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究竟去了哪里?( 二 )


这个时候,昔日太子的老师,那些东宫讲官们就需要出来辨认了 。翰林刘正宗上前说:“我是讲官,汝识否?”少年目视刘正宗,却不回答 。刘正宗又问讲课是在何地进行,少年回答是文华殿 。又问:“案上放可什么书?”少年回答:“《诗》 。”
答到这里,刘正宗已经知道眼前自称太子的少年其实就是个冒牌货,要不怎么连讲官都不认识,昔日讲课是在端敬殿而非文华殿,案上也不是放了《诗》 。
这时,又有官员问:“汝知嘉定伯何姓何名否?”少年又无言以对 。其实嘉定伯周奎乃是崇祯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太子的外祖父,他焉有不知之理呢?
看来,少年决非真太子了!当时就有谣传说,驸马王昺有个侄孙叫王之明,其相貌与太子有几分相象 。于是,有审问官就对少年问道:“人言汝是王驸马从孙,名王之明 。”这个少年似乎是在江湖上闯荡很久,机敏地回答道:“认我明之王,不认王之明 。”
正当官员们与少年唇枪舌剑时,也是曾经担任过东宫讲官的大学士王铎站出来,大喝道:“此假人假事,哪里是什么太子!”有了昔日讲官的指认,可以确定此太子是假冒的了 。由于首先将少年送来的高梦箕的家仆穆虎已经不知所踪,现在只好先将少年羁押在狱中 。
弘光帝在得知审讯结果后,慨伤良久说:“朕念先帝身殉社稷 。今侧耳宫中,惟望卿等至,若果真,即迎入大内,仍为太子,谁知又不是!”
不久,那个首先发现“太子”的穆虎被拿获了,于是朝廷准备再次审问那位自称太子的少年 。这一次,马士英又请来一位昔日东宫讲官,原詹事府少詹事方拱乾前来辨认 。三月初九日,在午门又进行了一次审讯 。
为了消除官民士庶的疑虑,这次是审讯是开放的,允许官民前来旁听 。经过方拱乾的识别,也断定这个少年并非太子,而是一个十足的假冒货 。经过审问,少年招供自己就是王之明,南下逃难途中被穆虎等人胁迫,所以冒称太子,不过只是为了招摇撞骗而已 。
案子经过二审,情况已是十分明了 。朝廷也决定立即将少年王之明的供词以及审讯情况刊刻颁行天下,以消除臣民百姓的疑虑 。但是,臣民们早已被一种莫名的偏执所左右,他们宁愿相信这个少年就是真正的太子,而不愿意相信朝廷的解释 。
天下人对朝廷的解释是更加的怀疑,甚至很多人认为王铎、方拱乾等人是故意不认太子,一时间有人都到了“欲食王铎、方拱乾之肉”的地步 。这种疑虑和不信任同时也在一些拥兵的疆吏中弥漫着,湖广总督何腾蛟、江楚总督袁继咸、宁南侯左良玉等人都上疏朝廷,请求保全太子,奏疏中不免有“兵谏”的味道,这就让很多人感到恐惧 。
三月十五日,奉弘光皇帝之命进行第三次审讯在大理寺举行,圣旨居中摆放,以示庄严,三法司长官皆侧坐 。这次审问,除了审问少年外,还将穆虎及高梦箕也带堂审问 。
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原先已经承认自己是王之明的少年又翻供了 。当主审官大喝:“王之明!”少年不应 。又喝问:“汝为何不应?”少年又大喝:“何不呼明之王?”
主审官就下令动刑,动的是夹指之刑,刑极残酷,少年疼痛难忍,但也始终没有招供 。穆虎和高梦箕二人也身受重刑,但也是抵死不供 。审讯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朝廷又只好将少年羁押于监狱中 。
这次审讯中,少年的突然翻供让很多人始料不及,审讯的结果不仅未能消除臣民的疑虑,相反造成了更大的不安情绪 。
南都朝臣们几乎都认定此太子为假,但是南都百姓却几乎一致认定太子为真,外地不明真相的武将也都倾向于相信太子是真 。这些武将们有的是惑于谣传,而认为是真太子南来,有的则是利用此事向南京的朝廷发难,宣泄他们压抑已久的不满,比如宁南侯左良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