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并非秦汉时才有,与醋一样早就使用,但先秦时酱称“醢”,醋叫“醯” 。醢用肉为原料,即“肉酱”,所以《说文解字》在解“酱”字时称:“从肉,从酉 。酒以和酱也 。”醢为何后来改写成“酱”?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急就篇》中的“酱”字时认为:“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 。”意思是吃饭时少不了酱这种调味品,就如军队打仗少不了指挥将领一样 。古人认为酱和醋的调味功能相当重要,宋人陶谷《清异录》中称:“酱,八珍主人也;醋,食总管也 。”酱咸醋酸,秦汉人饮食风尚因酱而发生了“重口味”的巨变,秦汉及以后“咸味”开始突出 。随着原料的丰富,酱的品种和口味也在进一步发展 。如明代以后,辣椒进入中国,“辣椒酱”又成为一道流行美味 。
古人认为五味中“甜味”最美
先秦时,中国传统饮食中的“五味”概念已深入人心,味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已被充分认识 。《周礼·天官》中“疡医”条有这样的说法:“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 。”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 。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到宋代时,现在常用的红糖、白糖已能生产,而且质量上乘 。在甜味调料中,“饴”使用最早 。饴,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 。饴的生产,应该在殷商时已出现,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 。《诗经·大雅》里的《緜》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意思是,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春秋时,比饴甜度更高更好的蜂蜜使用增多 。与此同时,一切有甜味的果实均可用于烹饪 。《礼记·内则》称:“枣、栗、饴、蜜以甘之 。”这种烹饪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甜味调料还具有除臭解腥的功能,能缓和辛辣味所引起的刺激,增加咸味的鲜醇,行话称之为“提鲜” 。另外,烹制时糖还可以加深菜肴的色泽,如烤肉时涂上糖,可使外表变成诱人的焦黄色 。《楚辞·招魂》就曾提到用甜味调料制作美食的方法 。在煮甲鱼和烤羊羔时,用甘蔗浆调味、着色,即所谓“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而“粔籹蜜饵,有餦餭些”和“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则显示当时制作甜面饼时是用蜜蜂和麦芽糖;饮酒时掺蜂蜜喝,冲淡了苦味,让美酒更美 。江浙、四川等南方人做食品时最喜欢放糖,曹丕《与朝臣诏》中即有“蜀人作食,喜着饴蜜”的说法 。这一饮食偏好,至今未改,如江南苏州、无锡、常州一带,菜肴以甜味为主,与齐鲁偏咸、淮扬偏淡、湖湘偏辣明显不一样 。
唐宋时期“辣味”受宠
在五味中,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辛香调味品,对人的口、鼻刺激最直接,可极大地诱发食欲 。这方面的材料主要有椒、桂、姜、葱、蓼、芥等,这些都是中国原产的本土调味品 。其中,花椒和生姜最有特色,古人很喜欢,用得也多 。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不多食” 。在烹制牛肉等菜肴时,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 。据东汉张衡《七辨》,汉代人制作肉类食物便是“芳以姜椒,拂以桂兰” 。但引发新一波“滋味”革命的并不仅有上述这些本土调味品,还有“胡味” 。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蒜、芫荽(香菜)等,这些“胡味”让中国人最早品尝到了外来风味 。再后进来的“胡椒”,则一直是古人眼里的高档调味品,尤以唐宋人最为崇尚 。
- 揭秘古代风尘女子为何热衷傍文人
- 揭秘:中国古代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 古代男人为何喜欢留八字胡?何时开始刮胡子
- 朝鲜古代妓生跟妓女是一样的吗?
- 古代效忠的话 效忠国家古文怎么说
- 考中进士才有官做古代考生落榜后如何生存
- 古代皇帝如何避暑古代避暑有绝招
- 古代帝王墓处处透着神秘哪个陵墓最难挖?
- 古代宅女超龄不嫁会被罚款
- 古代妓女美人迟暮之时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