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仙子的名字,古代仙女的图~~~~~~~~( 三 )


敦煌残卷《董永变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献 。变文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 , 织女已经从一个演变成三个了!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 , 受人羞辱 , 要找母亲 , 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 , 先于树下隐潜藏 。三个女人同作伴 , 奔波直至水边旁 。脱却天衣便入水 , 中心抱取紫衣裳 。此者便是董仲母 , 此时纵见小儿郎 。”织女变成三个的契机 , 一方面是为了与牛女传说划清界线 , 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为依据的 。织女星本有三颗 , 位于银河岸边 , 三星呈三角形排列 。虽然有了三个织女 , 到底还不能与牛郎之妻截然分开 , 也不能确认哪一个织女是董永之妻 。到了宋代 , 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
明代人所编的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在中国早已失传 , 20世纪初由日本传回国内 , 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 。董永的儿子董仲舒为了寻母 , 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 。我与你说 , 可到七月七日 , 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 , 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 。”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 。从此之后 , 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 , 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 。织女一下子变成了七位 , 那么在天上 , 她们又是什么星宿的化身呢?
笔者发现 , 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 , 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组:北斗七星、紫微垣华盖七星、太微垣常陈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东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车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轸宿青丘七星 。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 , 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东七星曰扶筐 , 盛桑之器 , 主劝蚕也 。”(《晋书·志一》、《隋书·志十四》)、“扶筐七星 , 为盛桑之器 , 主劝蚕也 , 一曰供奉后与夫人之亲蚕 。明 , 吉;暗 , 凶;移徙 , 则女工失业 。彗星犯 , 将叛 。流星犯 , 丝绵大贵 。”(《宋史·志三》)
得名较迟的“扶筐七星” , 首见于《晋书》 , 而《晋书》、《隋书》均为唐人所修 , 则此星大致得名于六朝之后 。唐宋时期 , 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确 , 为人间桑蚕、纺织的主星神 。因七星相围如采桑之提筐 , 所以得名“扶筐” , 即“盛桑之器” 。《宋史·志三》还说:“织女足常向扶筐 , 则吉;不向 , 则丝绵大贵 。”元人所修的《宋史》对之记录甚明 , 可知当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蚕之功能在民间定有流播 。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传》正出于宋元之际 。可知 , 扶筐七星的纺织功能及吉凶预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 。这种民俗认定与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首次出现七仙女身影在时间与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 。因此 , 唐宋之后 , 民间观念中织女与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 , 牛女传说与董永传说则自然分离开了 。
不过 , 今天民间观念中的所谓“姑儿星” , 其实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团) , 但在唐宋时代 , 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 。唐代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昴七星为髦头 , 胡星 , 亦为狱事 。明 , 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 。六星明与大星等 , 大水且至 , 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 , 胡兵大起;一星不见 , 皆兵之忧也 。”可能是 , 后来人们因为找不着“七仙女”的星宿身份 , 便将之附会到看上去挤成一团的昴七星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