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应试及书院实学
古人念书有两个途径 。一是就读塾馆,又谓私塾 。二是在家学习,即把先生延聘家中教习子女 。各地城邑乡村皆有塾馆,每年用不了几个钱即可入塾馆学习 。县、州、府、省均有官学 。学到一定程度即可报名参加县里考试,称县考 。之后府一级复试,称府考 。再经省官学最后考试,称院考 。被录取者即为“生员”,俗称秀才 。生员即进入官学学习,雅称“入泮” 。学习三年,应考乡试 。
一省或两省每三年于秋季集中举行一次考试,称乡试,雅称“秋闱” 。考生限于秀才,中式者称举人(类似于汉魏时期的孝廉) 。次年春天,各地举人云集京师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称会试,又曰“春闱”,中式者称贡士 。约一月后,皇帝于保和殿亲自主持考核贡士以作排名,称殿试 。殿试后,贡士赐名曰进士出身 。至此,功名仕途学业就算完成 。
南宋以后,书院创始 。书院是官办专门研习学问的机构 。不以应考科举为主要目的,重实学轻举业 。书院于明清两朝极其发达,凡州县、府、省皆有书院一家或数家 。掌书院者称“山长”,一般为致仕名宦硕儒充任 。教授者一律为饱学之士,督抚疆吏亦亲临授课 。明清时的督抚大多政、学两门皆显赫 。既是显宦大员又是学界名流,学优则仕在于此 。
凡有志于实学者,完全不受科考局限,所学贯通经史子集,精于本业而学于广博 。古代所言学者皆为通才,没有只读经而不知史,亦无只会诗文而不通经史者 。中国学术源头的经,初始功能就是史书,而后世的史中又满含经义 。专则精,博则通,二者兼备,可言精通 。就中国学问而言,眼下无一人能担得此二字 。
- 解密:明朝为何没有发生过慈禧垂帘听政这种事?
- 解密:典韦是三国中唯一能让曹操落泪的大将?
- 解密:东林党人为何会被魏忠贤的阉党轻易击溃?
- 历史揭秘: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如何应对火灾?
- 解密:秦赵阏与之战中的赵奢是如何赢得战争的?
- 解密:孙权的进步为何离不开张昭等人的规劝?
- 蚊子怎么感知人的位置 如何定位蚊子位置
- 古代的状元是怎样的存在?最后都能身居高位吗?
- 怎么查询别人的开户行 怎么查询别人的健康码
- 收件人和抄送人不变 内容变 应该选择回复还是全部回复 收件人和抄送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