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太精明或政争太愚蠢?揭《中俄密约》签订始末( 三 )


后李虽在“借地筑路”问题上打算给俄国设置一些障碍,但维特巧施妙计,慷慨承诺如果建筑铁路一事顺利成功,将付给他三百万卢布以为酬劳,并为此制定了一份议定书 。李当然不会跟财神爷过不去,遂调头做清廷工作,“俄既推诚,华亦推诚相与,勿过疑虑云……时促事烦,求及早请旨电复遵办” 。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代表穆拉维约夫、维特分别在《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上签字 。
该条约虽名为中俄两国互相援助,但实际两国权责并不对等 。从长远看,如果中国真正履行条约,俄国在战时、平时都可以利用中国的土地、物资、港口等资源为己所用;而中国只有在战时且俄国履行条约的情况下,方有资格享受某些利益 。俄国达到了西伯利亚铁路支线穿过中国东北的目的,将侵略矛头名正言顺的伸展到中国东北;而清廷从中得到的不过是俄国一句空头承诺 。说穿了,俄国利用清政府急于求援心理,趁火打劫了一遭 。《中俄密约》本质上,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
清政府本欲关上前门驱走豺狼,孰知后门洞开,引来了虎豹 。
中国的阳谋,俄国了然于胸;俄国的阴谋,难道谙熟外交的李鸿章未识破分毫?
翁相补台 李相拆局
故甲午之后,淮军四零八落、大势已去,直督、北洋大臣职务又一并罢掉,李鸿章活脱脱一个“光杆大学士” 。若想东山再起,李所能凭依的,唯有其纵横捭阖近四十载的外交经验 。诚如高阳所言:“李鸿章一生事业,毁于日本;亟谋联俄制日,以为报复 。”故李之极力达成中俄联盟,又隐伏其个人政治私念:借俄国之虎威,驱走其视为“豺狼”之翁同龢 。此招堪称“险上加险”:一来凶险,二来阴险 。
俄国之行,李鸿章给清廷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到了1897年,一记双响炮便让朝堂众人大为惊骇 。当年11月1日,两名德国天主教徒在山东曹州被杀,这为德国入侵垂涎已久的胶州湾提供了最佳的借口 。从东亚地缘政治上审视,胶州湾对于俄国也十分重要 。就在3个月前,德皇威廉二世访问俄皇尼古拉二世,特意询问胶州湾问题 。俄皇允诺若必要时,德国可以使用此港湾 。自此,德俄两国已达成默契 。无怪乎德国外交大臣亨罗艾认为“在全世界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政治问题,就像胶州湾问题一样,被两位君主如此坦白而诚恳地加以讨论 。”狡猾的俄国人如同甲午年一样,以德国为前驱,待其与中国摊牌后乘机揩油 。
11月14日,德国舰队驶进胶州湾 。一日后,枢廷之上,居然仍是一派逍遥气象:翁同龢“邀礼邸过余便饭,钱、刚二公作陪,剧饮纵谈甚畅,自辰抵申正乃去” 。除了恭王卧病不便外出,四大军机悉数齐聚翁府,打开陈酿,佐以佳肴,酣畅淋漓地聊了足足八个小时 。与此同时,光绪陪着慈禧“诣圆明园课农轩”,视察重修进度 。就在这滚雷即将破空轰鸣之际,李鸿章却在私底下忙得不亦乐乎 。当日,李造访俄国大使巴伯洛夫,请俄对胶州湾一事给予援助 。第二天,翁同龢方知德国入侵之事 。可见,李鸿章在俄国必设有眼线,且其故意遮蔽讯息,不透露给中枢,就是欲为俄国出兵东北制造口实,从而将失职祸水引向翁同龢 。
翁同龢
临此危局,翁同龢只得见招拆招,努力补台 。通过交涉,德国公使海靖提出“竖碑、抚恤、革李秉衡职、赔偿、山东路矿及租胶州湾”六条要求 。几度磋商,对于中方意见,“彼不允却不拂”,可知德方具有解决问题之诚意 。稍后英国介入调停,总税务司赫德径直劝告翁:“此事若不速了,可忧者不仅兵费……各国添兵,意将何属?而中国不闻耶;抑闻而不省耶?”言下之意,再拖下去,中国必有豆剖瓜分之祸 。恰值此际,德国亦有尽快促成和约之意,至12月7日,相关条款基本议妥,中德交涉看似已近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