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知 其 雄,守 其 雌,为 天 下 溪。
雄,人之智,人之刚强,为雄 。其,是指君王 。类似于前面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都是指君王 。
道之性,虚静自处,任万物自化 。人之性,常出离于天,强用人智 。君主欲作之智,欲作之能,为雄 。
雌,君王以静柔处道,去其轻浮躁动,以人智强为 。君主唯以重静之术修身,笃守大道,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不以人助天 。这样才能天道常运 。溪,喻指道济天下,如源源不断的溪流一样 。谁为天下溪呢?有道之圣王,如天下溪 。圣王处天人之际,如同一根脐带那样,连通着道并滋养着天下万物 。
(2)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常德,恒常不变的天道自然之德 。万物之所宗,为道 。万物之所府,为德 。万物禀受天道,自然而然,自为自化,君主辅天道而佐天运,不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为常德不离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婴儿是德全之人 。同样的,圣王不离于道,其德全于天,故,复归于婴儿 。
(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白,人之积,昭昭然显明于天下,为白 。道之不积,浑然为一,昏默如黑,暗于玄冥 。式,天子为治理天下,所制定的式法 。式法,指礼仪法度规章制度 。
(4)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忒,人之积,而有极,有极者为忒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行自然之教 。故能常德不忒 。复归于道之不积,不积者,则复归于无极 。
(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荣,人之名为荣 。君王在天下,居上位,安万民,为万化定基,故能体其君临天下之威权 。
辱,指君王处道以虚,去名退身而成天道之全 。君王不自恃以名,而守之以道,若去荣守辱 。是谓守其辱 。
天下谷,退己之身,全天之道 。一身不可蓄万物,唯天可以蓄万物 。圣王之治天下,若天之临天下,万物无所不蓄,是为天下谷 。
文章插图
(6)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君王退身全天,为天下谷,其德同于天,故能天运常足,人复成其天,与道为一 。朴,天人相合,人同于道,浑然若一,为朴 。
(7)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
朴,指道 。器,指天下神器,神器既用来指帝位,也用来指帝王为政之道 。朴散则为器,指道之在天下,圣王用之,而统天下 。官长,统治者的意思 。
(8)故大制不割 。
大制,天道之治 。割,天人割裂 。圣王为政以天,去人之智,去人之积,去人之名,故能人不离天 。
三、我之体悟——宠辱不惊
又是非常对仗,读起来郎朗上口的一章 。本章还是在讲圣人该如何治国 。白云先生一直在天道人道上绕,绕的我不知所云,暂且不论 。从用的角度,我个人更喜欢韩鹏杰的解释,接地气,可以给我个人一些启发 。
但我觉的南怀瑾大师的解读,可能更符合老子的本意 。回到那个时代,天下正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老子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态,就是这些君王“离道”之行的结果 。老百姓本来就很朴实的,本来是不需要法律和道德来约束的 。圣人应该在生理,心理,行为上进行修行,然后“处 无 为 之 事,行 不 言 之 教” 。大概就是说圣人做好自己,百姓自然安居乐业!虽然我个人实在觉得这一观点太过于理想化,但确实符合当时的情形,
说说过于理想化这点:一,什么样的人才能修道如此境界?二,真的有那种无需道德或制度约束,人民自觉的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吗?我们看动物世界,群居动物也是有各种打斗、争抢、挑衅、压制、杀戮等行为的,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个群体走向衰亡 。“人性本来就很朴实的”这点没有错,但这种朴实里原本就有善有恶,有合作有分裂 。这些善恶的种子,慢慢长大,就变成了各种团体和团体的斗争 。人类社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可能也是另一种“道法自然”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谁说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出自哪里
-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 凤凰是神话中的一种神鸟雄鸟为凤 雌鸟为凰 凤凰是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其雌鸟是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