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操割发代首的举动,后人有什么截然相反的看法?( 二 )


不过曹操下达的这个命令是过于严苛了 。麦子和人命相比,肯定不成比例 。曹操下达这样的命令,就是怕手下人没有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对他们有个警示作用 。谁知道弄巧成拙,曹操自己触犯了自己的法令,一时间把曹操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

对于曹操割发代首的举动,后人有什么截然相反的看法?

文章插图
如果按照法令执行,曹操自己杀死自己,这是大家都明白不可能的事 。可是如果曹操不惩罚自己,他颁布的法令就没有人会继续执行,接下来会危及曹操政权的基础,让他的势力走向灭亡 。曹操心中对此十分清楚,他才会将主簿叫来,一起配合解决这个难题 。
首先由主簿出面,用刑不上大夫的理由,为曹操开脱 。这样曹操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来为自己下一步行动做铺垫 。曹操自然不会同意主簿的意见,他大义凛然地要对自己实施刑罚 。这时他身边的部下也会出面求情,因为这些部下都是跟随曹操多年的亲信,他们心里知道,如果失去了曹操,他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再提出用割发代首的办法解决问题,大家也就皆大欢喜了 。曹操选择割发也是经过考虑的,髡刑对身体的伤害小,可是彰显意义要大得多 。曹操作为一军统帅,接受这种带有无人性质的刑罚,会给全军将士带来心理上的震撼 。曹操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全军,如果有人胆敢在违犯法令,他没有曹操那样的身份地位,等待他的只会是严惩 。
这样,曹操采取割发代首的办法,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还维护了法令的执行,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从对这个事件处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曹操高超的政治手腕,还有他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一切并不是曹操刻意的表现,而是出于他真情自然地流露 。他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想到的是如何去处理问题,并没有去考虑其他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真实的个性 。那就是不管他人如何评价自己,自己要的只是处理问题后的效果 。在这个问题处理之后,曹军将士人人肃然,在经过麦田的时候都用手扶着麦子而过,没有一个人胆敢把法令当作儿戏 。正是有了这种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曹军才会保有坚强的战斗力,横扫北方各路诸侯 。
结语:
曹操割发代首是他的工于心计,还是他的勇于担当,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 。从曹操的立场来说,他以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个难题,是他天性流露,并没有想到其他 。当时曹操下达的严苛的法令,却被自己违犯,如果这个难题不能妥善解决,对实力还很弱小的曹操来说,很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
曹操用对自己实现髡刑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看相对身体伤害小,但是对个人的侮辱性大 。曹操用这种方式维护了法令的尊严,也给了部下以警示 。此事传开之后,整个曹营上下都受到了教育,再也没有人胆敢违反法令 。曹操既解决了难题,又得到了想要的效果,自然皆大欢喜 。只要目的达到了,曹操是根本不会理睬他人的非议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