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老好人鲁肃的差距在哪里?缺乏气度胸襟( 二 )



215年资治通鉴这么记载:刘备命关羽镇守江陵 , 鲁肃和关羽邻界 , 关羽屡次起疑心 , 鲁肃却时常以友好的态度安抚他 。
217年鲁肃死 。
表面上看来 , 鲁肃除了会车大炮 , 心胸宽大 , 以及吕蒙、周瑜看得起他以外 , 他似乎表现平平 。确实 , 鲁肃没有象诸葛亮那般亲国亲为 , 鞠躬尽瘁;鲁肃也没有像诸葛亮写出师表那般慷慨言词;鲁肃更没有诸葛亮在临死前要求完成平天下的意愿 。
鲁肃的平凡 , 正是鲁肃的伟大!鲁肃的大志是吴国有朝一日 , 平定天下 。然而 , 鲁肃当权的年代 , 魏国势力强大 , 曹操更是个才华盖世的领导人 , 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鲁肃应该怎么做呢?
鲁肃的策略是“先求不可胜 , 以待敌之可胜 。”鲁肃看到 , 虽然吴国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 , 然而由吴国单独与曹操抗衡还是很难抵挡曹操左路从合肥攻建业 , 右边从襄阳攻荆州的左右夹攻的 。即使是吴国守得住 , 肯定再也没有余力积极建设国家的经济和军力了 。于是 , 鲁肃必须借重刘备的才华 , 驻守荆州 , 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鲁肃带兵17年 , 没有真正打过一场仗 , 他到底在搞什么鬼呢?
208年 , 吕蒙称赞鲁肃:“鲁肃有才略 , 况且远近皆因仰慕他威名前来 。”这里头提出了一个答案:鲁肃在搞军事基础建设工作啊!
217年鲁肃死 , 219年吕蒙白衣渡江 , 杀了关羽;222年陆逊大败刘备 , 三国鼎立的局面瓦解 。
在这里 , 我感兴趣的倒不是鲁肃制造三国鼎立局面的老话 , 我的兴趣是吴国那么强大的军力是哪里来的?我的答案是 , 当然是总司令鲁肃练出来的 。
鲁肃和诸葛亮的作风不同 。鲁肃选择由孙权右边守建业;刘备左边守荆州;自己却积极练兵 。鲁肃的兵不是练来打蜀国的 , 而是要用来贯彻他平天下的大志的 。不幸孙权和吕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鲁肃 , 于是打了两场胜仗而输了整个天下!
219年 , 孙权与陆逊评鲁肃:“鲁肃谈帝王大略之业 , 这是他第一个长处 。后来曹操趁着降刘琮的余威 , 声称要领数十万大军水陆路俱下 。张昭、秦文说应该逆接曹操 , 鲁肃就反驳说这样做不行 , 劝我赶紧召来周瑜 , 让他带军逆击曹操 , 这是他的第二项长处 。后来劝我借荆州给刘备 , 这是他的一项短处 。”
首两项是鲁肃的长处 , 最后一项其实更是鲁肃的长处啊!以积极的建设来制造一个更有利于完成理想的形势 , 而不重视本身的伟大形象 , 这是鲁肃的智;能克服自己 , 耐心地建设而不求出兵发挥本身的才华 , 这是鲁肃的勇 。
孙武说 , 会用兵的人战胜而无盛名、无勇功 , 他所指的应该是鲁肃这一类的将军吧?
比起鲁肃来诸葛亮的道德实在是太个人化了 , 他的智慧也太微观了 , 所以这三国的第一大军师应该是鲁肃而不是诸葛亮 。
【诸葛亮和老好人鲁肃的差距在哪里?缺乏气度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