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帮:中国资格最老商帮为何最早衰落?( 三 )


投资人为东家,也叫财东,只投资,不干预经营 。由财东组成“神仙会”(即“股东会”)聘任富有经营经验和诚实可靠的职业经理人即“掌柜”,负责经营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悉听掌柜调度,财东不得干预,这就叫“只有满天飞的掌柜,没有满天飞的东家”,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 。
看见没,王石引以为傲的万科管理制度,大方向不也仅是如此吗?难怪陕商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秦大贾”,这个“大”字,当不止指他们资本雄厚,还指他们制度领先,格局更大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升期的陕商就是明清时代的马云,不仅钱多,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引领风气之先 。
至于周莹,还是把“女马云”的称号让出来比较好 。在她手里玩转的产业,是她的家公吴蔚文留下来的,她的本事就是阻遏其衰败并扩大经营,充当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角色而已 。她涉足的领域,她采用的管理模式,则是陕商老祖宗一路玩下来的,谈不上什么开创性 。用现在的话说,周莹做的还是传统生意,不是新生意 。
其实,称周莹为“清末张茵”还合适一点 。只是张茵这个纸业大王、曾经的女首富,这几年风头弱了,所以没人拿她贴标签、打标题 。
4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
我丝毫没有苛求周莹的意思,“清末张茵”也挺好的,干嘛非要蹭马云的热点呢,还要加个“女”字,怎么看怎么别扭 。
周莹做生意、搞经营是没有创新性,但那时,整个陕西商帮都如此 。谁也没比谁高明,所以谁也没比谁更能挽救一个商帮的没落 。
周莹生活的年代,正是陕商内外交困的时候 。
在内,波及西北五省的陕甘回民大起义,几乎使陕西积聚了多年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 。动乱中,向来具有乡居传统的陕西商人在故乡遭遇灭顶之灾 。家财被劫掠已是小事,更严重的是,一些富商惨遭杀戮 。即便幸存下来,也因形势所迫,大量营业资本转化为军费开支,陕商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
在外,鸦片战争后,洋货逐渐进入内陆,一步步挤压了陕商的优势产业生存空间 。比如洋布的畅销,使得陕西布商的鄂豫土布销售额锐减,同治年间一年销售额还有四百万两,此后收缩得仅剩四分之一不到 。清末西方机器制作的香烟以其口味清香、吸食携带方便及新颖的宣传手段很快流行中国,陕商的水烟业一下就成了明日黄花 。
当然,这不仅是周莹及其陕西商帮面临的危机,也是中国所有传统商人、商帮的危机 。不同的危机应对,最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商场如战场,残酷是肯定的 。对于传统商帮来说,有的华丽转身,有的衰落解体 。
沿海的宁波商帮、洞庭商帮和广东商帮,因为近代化转型及时,不仅避免了衰落,还迎来第二春 。这些商帮触觉灵敏,接受新生事物、引入新兴技术较快,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投资新式企业,取得整体性的成功 。
网络配图
比如,宁波商人在其支柱产业——沙船业和钱庄业领域内,一方面主动采纳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最早将效率低、速度慢、承载量小的沙船运输业发展为轮船航运业,另一方面将传统的钱庄业转型为近代银行业 。这两项转变,已足够他们再领风骚 。
同一时期,陕西商帮的佼佼者们在做什么呢?
周莹做了她一生中最出名的两件事 。对,就是大家现在津津乐道的那两件事:第一,向西逃的慈禧太后进贡十万两白银;第二,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营建工程浩大的豪宅 。
这两件事正好体现了传统陕商的一向做派 。
第一,骨子里看不起商人这一身份,务求通过靠拢权力、捐官等形式为自己塑造商人之外的身份地位 。周莹的娘家、婆家人都曾斥巨资捐官 。她自己也谋得了诰封二品夫人、一品夫人的荣誉,高兴得唱戏三天三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