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资料( 二 )


大熊猫的资料

文章插图
图2 历史时期大熊猫分布的变化
1. 全新世中期大熊猫最大分布范围
2. 清代初期(17世纪末以前)大熊猫的主要分布范围
3. 20世纪初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
自1970年以来 , 在国家相关部门主持下 , 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性大熊猫普查 。其中1985—1988年的第二次普查结果表明有大熊猫1100多头 , 1999—2003年的第三次全国性普查表明 , 大熊猫种群数量比第二次全国性普查时有所增加 。2011—2014年的第四次普查结果显示 , 截至2013年年底 , 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 , 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 , 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 , 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 , 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 。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 。
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
和栖息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休养生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
国家重点生态工程
1998年开始 , 国家禁止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进行天然林采伐 , 第三次全国性普查时大熊猫分布区内的天然林采伐活动已经全面停止 , 并逐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受益于这些政策 , 一方面原有大熊猫分布区及其周边的森林得到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 , 大部分区域的植被及竹林得到了较好的自然恢复 , 客观上为大熊猫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另一方面随着大规模森林经营活动的停止 , 部分区域原本密集的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 , 使得原本因采伐被公路及木材运输车流隔离开的大熊猫种群能够进行更为顺畅的交流 , 在降低了部分局域种群灭绝风险的同时 , 也为这些种群的数量增长创造了契机 。
扩大保护——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
和受保护面积增加
国家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各个省级和地方政府对大熊猫保护也日渐重视 , 建立了一批新的保护区 , 投入的资源不断增大 。相比第三次全国性普查时 , 大熊猫保护区的数量增加了27个 , 保护区面积增加约11,800平方公里 , 增长了54.3% 。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53.8% , 所占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占全国大熊猫总量的66.8% , 所占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 。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由于新保护区的建立以及原有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的提升 , 原本数量较多的大熊猫核心种群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 , 核心种群数量进一步增长 , 栖息范围也有所扩大 。比如地处秦岭中部、岷山中部以及邛崃山中部的大熊猫种群 , 这些核心种群的数量占野生大熊猫总数量超过三分之二 , 他们的个体数量增长也是大熊猫整体数量增长最大的贡献部分 。
未来大熊猫保护任重道远
难以乐观的局域种群
根据第四次全国性普查结果 , 现有大熊猫种群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 , 其中24个局域种群(223只大熊猫 , 约占野外种群总量的12.0%)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 , 尤其是有18个数量少于10只的局域种群 。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 , 栖息地斑块较多 , 部分斑块质量较差 , 斑块之间隔离严重 , 局域种群的联通和小种群的复壮面临很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