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人头换军功引发的惨剧:二十四万联军被屠杀( 二 )


伊阙,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地方,它亲眼见证了一代战神怎样缓缓升起,它亲眼目睹了二十四万人一夜之间如何消亡 。
两山对峙,伊水从中穿过,韩魏二十几万大军枕戈待旦 。
白起来了,对手是韩国将领暴鹫和魏国将领公孙喜 。这两人是老搭档,八年前的垂沙之战,正是这二人与齐将匡章联手打败了楚国军队,杀楚将唐昧 。而白起呢,对于早已成名的二位将领来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他们相信,凭手中这二十几万人,横扫天下都有富余,何况是一个战场上的新秀 。
战前,白起对敌人做了细致入微地分析:韩国人不好对付,因为他们是哀兵 。韩国刚刚在去年的战斗中输给了秦人,损失几座城池,对于秦军,他们既恨又怕,好在身后有魏国撑腰,这次怎么也要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丢了的脸面找回来 。韩国人天真地认为,魏国武卒战斗力强,堪称天下第一,所以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了魏国 。魏国呢,认为自己是来帮忙的,不好喧宾夺主——“还是你们韩国人先上吧,我们永远支持你 。”
韩国人看魏国人按兵不动,为保存实力,自己也不主动与秦军开战 。魏国人觉得冲锋在前损失太大,继续作壁上观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的,有的人能够成功,只因为他的嗅觉比较好一些,仅此 。双方一推诿,被敏锐的白起看出了机会,以少打多的白起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 。
分析后白起得出结论,韩国人少,却属于哀兵,士气高涨,不容易对付 。魏国人远道来帮忙,一直躲在韩国人后面不肯出头,虽然人多,战斗力强,士气却属一般 。因此,白起做出决定,从战斗力强悍、人数众多的魏国军队下手 。先难后易,这是违反常理的战法,然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敢于下赌注的人 。
白起的赌注是十万秦国将士的性命,是自己本来衣食无忧的爵位,这是白起的一切 。
00秦军在统帅白起的指挥下,作战部署安排妥当,那边的韩魏两国还未就谁先出兵的问题达成一致,战斗没有开始,胜负已分,剩下的舞台时间,全部都属于一个名叫白起的年轻人 。
韩国人正在同魏国军方交涉谁先出兵的问题,秦军已经在韩营大寨门口擂鼓了,韩军为保存实力,主帅下令,暂不应战 。
谁能想到,这支宣战的部队只是秦军放的烟雾弹,人数少得可怜 。秦军大部队已经不在这里了,白起亲率主力绕道到魏国军队驻扎的地方 。魏国军队毫无准备,本以为躲在韩国人背后很安全,没想到韩国人这么靠不住 。魏国人看着从天而降的秦军,还没来得及惊讶,秦军就发动了总攻 。那是怎样一幅场景——秦国士兵个个光着膀子,满脸满身都是鲜红的血液,腰间挂着敌军的人头 。魏国军队已经没有时间集结,所有人都选择了消极地抵抗和逃跑,十六万魏军一触即溃 。
在这里我们解释一下突袭战和魏军溃败的原因 。古代通讯不发达,如果你对敌方的行动没有预知的话,很容易遭到敌人突袭,指挥十几万人是很麻烦的事情,谁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命令传达到每个军营 。当敌人突至,大部分人被惊动,只要十之一二惊慌失措,互相踩踏,冲乱了自己的阵营,那就全乱了 。
所以魏国败得很惨,主帅公孙喜被生擒 。强援没了,韩国人还能坚持多久,答案可想而知 。没多久,韩国人也败了,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因为对手是白起,更可怕的是白起身后的那个相国——魏冉 。
我认为,作为将军的白起对手中的这二十几万俘虏是做不了主的,真正说了算的是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者——魏冉 。
无论是不是这样,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