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用心守护场馆电力“生命线”,双奥员工不留遗憾

“有缘分,也有情结。”从2008年北京夏奥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王家江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家江是国家速滑馆电力团队的副经理,主要负责场馆的永久电力设施的施工和运维工作。
双奥|用心守护场馆电力“生命线”,双奥员工不留遗憾
文章插图
王家江正在国家速滑馆巡查电力设备电力设施是一座场馆的“生命线”,王家江的任务,就是守护这样的“生命线”。
“这儿原来叫洼里乡,夏奥以前,这里完全没有都市的繁华。”2008年夏奥周期,北京国资公司承担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和射箭临时场馆等5大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和赛事保障任务。当时,王家江就在这块土地上负责曲棍球场和射箭场两座临时场馆的电力系统施工和保障工作。那年,王家江三十多岁,大家都叫他“小王”。为了完成好任务,“小王”和同事们熬通宵是家常便饭。
2008年8月14日,中国运动员张娟娟在这座射箭场获得了女子射箭奥运金牌,现场掌声雷动,播报员的声音回荡在射箭场上空。大屏幕上,张娟娟的眼中闪动着热泪。王家江在场边也激动得泪流满面,“那个时刻,获得金牌的仿佛是我,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8年5月,王家江得知这片自己曾经参与建设的土地,将再次为北京冬奥会做贡献后,他毅然选择来到国家速滑馆操起“老本行”,新的责任和挑战让他重新充满期待。
双奥|用心守护场馆电力“生命线”,双奥员工不留遗憾
文章插图
王家江正在巡检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一定要建得比原来的更好”。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年近五十的“老王”在心里立下新的誓言。
国家速滑馆在建设之初就统筹考虑了场馆赛时保障和赛后利用问题,在场馆设施布局上综合考量了场馆用电负荷,注重电力设施的稳定可靠性。场馆建成后,更是通过测试活动、测试赛不断调试系统、优化功能,让维护团队更加熟悉设备和系统的特点。
2月12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诞生中国首金——中国选手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4秒32的成绩打破奥运纪录,并获得此项目的冠军。当晚,“冰丝带”开启了中国队冬奥夺金的专属灯光。金色灯光在奥林匹克公园北侧闪耀,这是 “冰丝带”的荣耀,也是对所有参与国家速滑馆设计、建设、赛事服务保障人员的致敬。
“外立面照明实际上就是用灯光讲好故事,这是不同于夏奥的照明需求,我们的团队完成得很好。”王家江说,速滑馆的建设过程中,还要锻炼和培养出一只电力运维团队,把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人,为场馆的长久运行储备人才。
“实际上,技术的进步对我们电力保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家江说。夏奥的时候,场地照明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启动时间长、散热慢等缺点对电力供电系统稳定性要求很高。“现在场馆内采用LED照明,随时可以配合赛时团队的投影机、灯光秀进行开启和关停,但需要软件来控制,对控制系统的可靠和稳定性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气技术经过14年的变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对于电力保障标准的要求还是没有改变,“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每天早上,王家江七点半之前就到岗巡检设备,完成一套“规定动作”后才能放下心吃口早饭。而晚上等到赛后发布会结束后,他还会和团队一起重新巡检一遍。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是否完好,开关是否正常,数据是否平稳……这一圈转下来,他又成为最晚离开场馆的人。
2月19日,当最后一个比赛日顺利结束,王家江的冬奥任务也随即圆满完成。“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非常荣幸和自豪地参与到两个奥运赛时保障工作,双奥城,双奥人,双奥梦,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