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任用的宰相 汉武帝任用的宰相大多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能经久不衰?( 二 )


可想而知,汉武帝将公孙弘的贬黜,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
于是公孙弘痛定思痛,有针对性的潜心读书,研究各国之间的关系和政治,更加深刻的研究《公羊说》 。
十年之后,汉武帝完全地掌握了朝政,对朝廷官员进行大换血,也是再次面对天下,招揽有才能的人,而公孙弘再再再一次的被举荐给朝廷 。

汉武帝任用的宰相 汉武帝任用的宰相大多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能经久不衰?

文章插图
也许是对汉武帝罢黜之事心有余悸,这一次公孙弘明确地拒绝了这次推荐,并说明了曾经被罢免的事,但是没有拒绝成功,还是被朝廷召回了,这一次,公孙弘已经七十岁了 。
当公孙弘来到长安之后,汉武帝正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迷惑不解,于是向公孙弘提出天人感应的问题,没想到公孙弘的回答令汉武帝十分满意,当庭封公孙弘为金门待诏 。
就这样公孙弘从被罢免之人,一跃成为汉武帝的宠臣 。
汉武帝为什么宠信公孙弘呢?
因为公孙弘懂得将儒学与治国政策相结合 。
董仲舒虽然提出了天人三问,三纲五常等儒家新思想,但是董仲舒的思想过于新潮,还没有办法被世人接受,应用在实际中,而公孙弘历经三朝具有丰富的见识和透彻的理论知识,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于是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称赞 。
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
要知道当时汉朝采用黄老之学,修养生息的治国政策,这个治国思想已经百姓和王公大臣的心中根深蒂固,历经几代人了,一时之间,汉武帝想要将儒学改为治国要略,大家一下子还没有办法接受和理解 。
而公孙弘却能够理解并执行,这在汉武帝看在十分难得,就像众多的狗狗在一起奔跑,只有哈士奇能跟你玩到一块去,公孙弘就相当于汉武帝的知音 。
所以,汉武帝开始宠信公孙弘,君臣二人开始打配合 。
君臣二人遇见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现代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汉武帝为了恢复交通,收复西南地区,于是花费数万人和经费来修这条路,也没有修好 。
汉武帝就想派人去看看怎么回事,于是就派了公孙弘前去打探 。
结果公孙弘过去了之后,发现西南地区做工的人十分艰苦,很多人活活累死了,公孙弘对此非常痛心,于是回来就反对汉武帝修路 。
但是汉武帝什么人啊,为了达成目的,汉武帝不太在乎民生疾苦,于是没有太理会公孙弘 。
虽然公孙弘对自己的自己的命令不满意,但是汉武帝却认为公孙弘体恤百姓,于是更加看重公孙弘 。
公孙弘这个人做事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少站立场,很多文官多很多事物,有非常明确的立场,一旦触及就据理力争,而公孙弘作为文官却很少这样 。
估计是岁数大的缘故,公孙弘对很多事物都看得很淡,很多政事汉武帝问过公孙弘的看法,公孙弘大多时候就会将这件事的利弊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跟汉武帝讲清楚,让汉武帝自己做判断 。
汉武帝任用的宰相 汉武帝任用的宰相大多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能经久不衰?

文章插图
所以,公孙弘即使做一个直言相谏的文臣也很少触怒汉武帝 。这既是明哲保身,也是因为公孙弘年纪大了的缘故 。
大家想想,老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阅历丰富,所以显得很从容 。而公孙弘在文帝登基的时候就在朝为官了,而且公孙弘只比汉文帝刘恒大三岁,历经三朝,很多事情早就看透了,所以遇见事和纷争显得格外淡定 。
人生中总有一段时间,让我们想要和老人对话和讨教,汉武帝估计就处在这个时刻 。
经过汉武帝对公孙弘一年的观察,认为公孙弘虽然年迈,但是没有老迈之态,十分健康,最重要的是,可能是老了脑子反而清楚了,再加上公孙弘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所以对时政,总是有很透彻的看法,能够一眼看出汉武帝做事的出发点 。
公孙弘入朝为官不过一年,就升迁为左內史 。
左内史,是汉武帝六年的时候,设置的官职,负责治理长安都城,分为左右內史,以左为主官 。
就在公孙弘做左內史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公孙弘知道汲黯偏颇,便经常在汉武帝召见汲黯之后,求见汉武帝,公孙弘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就是耍心眼,因为汉武帝每次见汲黯之后,都会将汲黯的问题和看法,再次询问其他大臣的看法,为汉武帝做参考和判断 。
于是公孙弘为了凸现自己,总是抢在汲黯见过汉武帝之后求见,这样公孙弘刷脸和表现的机会就多了 。
不仅如此,公孙弘还经常出尔反尔,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