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的来历是什么 为什么历史上孙权要拼死争合肥,六次北伐曹魏?( 二 )


正始二年(241年),司马懿采用邓艾的建议,开始在两淮地区开展屯田 。几年之后,就出现了“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繁荣富庶景象,从而彻底解决了“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的难题”,同时也确立了寿春江淮防务中心的地位,而合肥的战略地位则进一步下降 。
在地理位置上,寿春比合肥距曹魏的中心地区更近,曹魏实际上是将防线从合肥后撤至寿春了,这与曹魏在南面将防线从襄樊后撤至宛城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曹操逝世后,曹魏的战略已由主动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状态,因此放弃了远离中心区的襄樊、合肥等城池 。
而对东吴来说,远离江岸的合肥不再是北上的“门锁” 。首先在合肥驻军不仅成本过高,而且容易被从寿春南下的曹军围歼;其次,寿春已成为北上的新“门锁” 。在这种情况下,东吴也对合肥失去了兴趣,开始将寿春作为北伐的新目标 。
在芍陂之战中,全琮就过合肥而不入 。而诸葛恪北伐时,也无意攻占合肥新城,只是作势佯攻,企图用围点打援战术消灭从寿春南下的曹魏援军,但司马师识破了诸葛恪的计谋,决定放弃合肥,导致吴军无功而返 。随后丁奉北伐时,同样无视合肥的存在,直奔寿春而去 。
综上所述,曹魏将防线后撤至寿春后,合肥的战略地位下降,不再具备“门锁”的战略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东吴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放弃合肥 。
结语
曹操采取的是主动出击战术,所以将离建业更近的合肥作为南征的发起地,从而确立了合肥的战略地位 。后曹操时期,曹魏转入战略性防御,所以将扬州治所迁至离许昌更近的寿春 。在此过程中,寿春取代合肥,成为濡须水路线上新的“门锁”,而合肥则失去了战略价值 。
所以,曹魏对外战略的改变,决定了合肥的战略地位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