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有他们的立场嘛 。
不管史书如何为赵光义辩解,那个风雪之夜的很多谜团,赵光义却是摆脱不掉嫌疑,毕竟他是赵匡胤之死最大的受益者,至于赵匡胤那两个儿子后来也都被迫自杀,还有最小的兄弟赵廷美也是被一贬再贬,最后悲愤吐血而死 。
不是说共享富贵吗?这画风不对呀,认真你就输了 。
【大揭秘赵匡胤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赵光义早在开宝六年就担任了开封府尹、封晋王,这两个职务组合在五代乃至宋初可不得了,一直被默认为皇太子的标配,因为那个时期没有皇太子这个名号,只有开封府尹加晋王的组合 。
如果赵匡胤想传位给儿子,为什么不封自己儿子德昭为开封府尹,却把这么重要的职位给了弟弟赵光义,他难道真的心甘情愿?
我分析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早已将开封打造成他的个人王国,就算赵匡胤把儿子分配到开封府,年轻的德昭未必能压得住如狼似虎的赵光义和他手下庞大的利益集团 。
赵匡胤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曾试图摆脱赵光义的阴影,最典型的例子就算迁都洛阳的计划 。一旦迁都洛阳成功,那赵光义在开封苦心经营的根基就全都灰飞烟灭了,如果跟着去人生地不熟的洛阳,赵光义难道要重新白手起家吗?
到了洛阳,那里是赵匡胤的地盘,没有赵光义一丝一毫的势力,那时候再册立德昭为皇储,赵光义只怕就无可奈何了 。
老辣的赵光义当然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极力反对迁都,甚至发动满朝文武强烈抵制迁都,逼得赵匡胤不得不含恨取消了迁都计划 。
一句“在德不在险”让赵匡胤看清了赵光义无处不在的阴霾笼罩在开封上空,他努力了,却无力摆脱这片阴霾 。
最终赵光义如愿以偿当上了开封府尹、封晋王,坐到了皇储的位置,但赵匡胤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只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
三,最是无情帝王家
文章插图
赵光义即位之初确实兑现了承诺,大肆封赏两个侄子,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封弟弟赵廷美为齐王,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够意思了吧 。
别急,好戏还在后面呢 。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随同赵光义出兵攻打契丹,结果高粱河一战,宋军大败而逃,契丹军追到白沟河又是一场恶战,宋军又是惨败,溃不成军,连赵光义本人都中了一箭,无法骑马,坐着运粮的驴车逃回定州才稳住神儿 。
一片混乱之下,后方大本营的将领们失去了赵光义的消息,人心惶惶都以为皇帝遭遇了不测,有人便建议拥立当时在军中的赵德昭为帝,结果还没实行,赵光义坐着驴车回来了 。
这个画面朋友们自行脑补吧,反正赵德昭想死的心都有了 。
没见过你们这样坑队友的!
后来赵光义果然怀恨在心,回京后赵德昭千不该万不该去找赵光义为出征将士讨要赏赐(打了败仗,皇帝也被射伤,还要什么赏赐,真是傻白甜啊),赵光义勃然大怒,斥责道:
“等你当了皇帝再封赏也不迟!”
赵德昭再傻也明白这话的分量,回去后就吓病了,没多久便选择了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
当然,赵光义又跑去秀了一把影帝级的演技,伏棺大哭:傻孩子,你这何必如此呢?叔叔说的都是气话呀 。
能把笑憋成哭表现出来的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一般只存在于帝王之家 。
赵德昭死了,他弟弟赵德芳感到了一股寒气逼来…..
两年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匡胤硕果仅存的儿子赵德芳也死了,年仅二十二岁 。赵光义闻讯又跑去伏棺大哭,并废朝五日,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 。
短短三年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死的恰到好处,死的非常正确,赵光义非常满意,真是懂叔叔心思的孩子啊 。
文章插图
两个侄子都死了,似乎该放松心情喝杯茶了吧 。
不对!似乎哪里不对劲?
赵光义琢磨了半天,一拍脑壳:艾玛,我去,差点忘了,我居然还有一个弟弟活着!真是失误啊 。
赵廷美在赵光义即位后被封为齐王,但赵廷美因为赵光义打开了兄终弟及的魔盒,因此他对皇位也产生了希望,赵光义及时出手击碎了他的希望 。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廷美阴谋篡位的计划败露,被赵光义罢免开封府尹,贬到西京洛阳做留守 。
- 拖鞋的臭塑料味道大怎么办 塑料拖鞋臭味怎么办
- 刘备是什么身份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 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高的句子 那些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高的短句子
- 大暑小暑是什么时候 大暑小暑是什么意思
- 暑天喝羊汤 大暑喝羊汤有什么好处
-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 大暑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新闻 大暑是什么季节
- 尺码大小顺序对应体重 尺码大小顺序
- 大孔雀蝶以什么为食物 大孔雀蝶的食性
- 大型绿萝如何养 注意这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