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康熙儿子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三 )


除了永琪在能力上对嘉庆有绝对的碾压优势之外,乾隆的其他皇子其实对于嘉庆都没有太大威胁,他们的能力都不如嘉庆,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永瑆,但是永瑆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植,文采出众却放荡不羁,而且他身上有着很浓郁的儒家文人酸腐之气,这点是最令乾隆讨厌之处,所以永瑆也被乾隆排除了 。
因此乾隆在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情况下,只能选择了相对好一点的嘉庆作为继承人 。
就因为乾隆的儿子们都太过于平庸,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太大野心,像永璇、永瑆、永璘这些皇子都只想一辈子做富贵王爷,永璇甚至都曾经在酒后说过:“皇帝又苦又累哪是人干的活,哪跟我这样做个富贵王爷逍遥快活 。”
因此乾隆这些儿子除了英年早逝,剩下的就是像永璇这样平庸胸无大志的皇子,所以怎么可能会上演康熙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大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当皇帝,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给钱养着就行了 。

乾隆是康熙儿子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文章插图
不过胸无大志的人通常都很长寿,所以乾隆最为平庸的儿子永璇也是清朝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子,一直活到道光时代,以87岁高龄去世,差一点赶上第一次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上的人物 。
乾隆时期是采用秘密立储方式,而康熙时期是明立太子
除了儿子的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之外,其实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乾隆是采用秘密立储的方式选择皇储,而康熙时期则是明立太子 。
康熙自康熙十四年(1675年)就明确册立了胤礽为太子,康熙虽然是重点对胤礽进行培养,但同时康熙对其他儿子也都非常好,让他们出任官职,锻炼他们的政治能力,其实康熙最初的目的是想把这些儿子全部都培养成胤礽的治国好帮手,岂知能力越强野心越大,最后康熙给胤礽培养出了一大堆敌人和对手,胤礽的这些兄弟都对他那个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
所以说康熙明立太子和对诸子培养的方式也都造成了诸子争夺储位的局势,而历经过九子夺嫡的激烈争夺之后上位的雍正则吸取了康熙的教训,他不在设立储位,而是预先写好皇储继承人的名字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等到皇帝临终时在开启,也就是秘密立储的方式 。
乾隆就是这么被册立为帝,而他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所以有效地避免了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问题 。
这是关键的一点,但不是绝对的一点,主要还在于乾隆的这些儿子能力相对平庸,个人野心比较小,也就是说主要还得看皇子们的个人想法 。
比如乾隆最后一次秘密立嘉庆为皇储时,当时朝臣们大都知道乾隆只能从永瑆和嘉庆两人之中选择 。如果把永瑆换成是老八胤禩,那么以胤禩的能力和性格,他肯定会更加努力表现自己,动用一切去争夺皇位 。
但历史上永瑆是怎么做的呢?其实乾隆就讨厌的是永瑆那股儒家酸腐之气,只要永瑆肯改正,并且按照乾隆的遗愿去做皇子,那么乾隆没准就会再考虑一下究竟是立他还是立嘉庆了 。
乾隆是康熙儿子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文章插图
但是永瑆即使明知道自己有机会去竞争皇储之位,他都没有因此而为了讨好父亲乾隆改变自己的性格,他依旧故我,可见永瑆对于皇储之位就是抱着随缘的态度,老爹乾隆你要真喜欢我愿意传位给我那就传位,你不愿意我也不会因此去改变 。
所以根结还在于康熙对儿子们的教育上,历史上不止康熙是明立太子,他康熙之前其他朝代也都基本上是明立太子,很少发生像康熙朝这么激烈的夺嫡之事 。
就以清朝之前的明朝来说,也是明立太子,但是明朝却几乎没出现过皇子之间争夺皇储的事件,因为明朝的皇子都是“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康熙对这些儿子培养则是“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康熙本意是培养教育这些儿子,让他们成为辅佐自己和胤礽治理国家的好帮手,但康熙这样精心栽培反而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 。所以势必让诸皇子与太子产生矛盾,当矛盾日趋激烈时就会演变成诸子夺位的现象 。
乾隆是康熙儿子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文章插图
写在最后
在康熙的精心栽培下,他的儿子们大多才能卓越,他的儿子们很多甚至都比后世的清朝皇帝都要更加优秀,所以在康熙的这些儿子们老去之后,皇室嫡系的人才反而走向没落了 。
雍正中后期在给鄂尔泰回复奏折的朱批时曾经感叹过:皇子皆中庸(平凡)之资,朕子侄辈也缺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康熙帝早鉴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