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出自( 二 )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
《刻舟求剑》出自 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
【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徴 。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出处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
刻舟求剑的出处

刻舟求剑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出自

文章插图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
《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 。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 。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刻舟求剑出自什么故事?
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指在剑落水的船帮上刻上记号,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 。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的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