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了( 二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在动静结合中,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喜悦的心情 。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黑云翻墨未遮山: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 。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

五、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 。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宿建德江》
宿建徳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

字词解释: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
②移:划动,移动 。
③泊:停船靠岸 。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⑤客:指诗人自己 。
⑥旷:空阔远大
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

诗词大意: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

课文主题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

精彩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shì)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