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通吃岛胡闹学的竟是杨子荣戏座山雕?( 三 )


单就对这四步棋的模仿和化用,金庸笔下的韦小宝丝毫不逊色于杨子荣 。略显生硬的告状之后,先是一通东扯西拉,使得洪安通这个仲裁者和胖头陀这个对质者都丧失了冷静,不知不觉跟着韦小宝的思路走 。接着在不断的语言陷阱诱导下,使得胖头陀口不择言,成功地激怒了洪安通 。这就完成了对第一步棋“制造敌意氛围,使对方心态失衡”的模仿和化用 。
第二步棋是一大难点,也是金庸的一大亮点 。座山雕的怪癖当然不能照抄,但现场有洪夫人苏荃这么一个角色资源在 。把话题引到洪夫人的桃色绯闻上,既符合了原作中“使对方不便直言”的功能性,又契合了《鹿鼎记》中洪安通夫妻的微妙关系,最妙的是,还极度符合韦小宝的出身的思维方式 。这就不仅仅是模仿和化用了,而是对原桥段的点铁成金,堪称神来之笔 。
神龙教主夫人:苏荃
我始终疑心后来通吃岛大战,揭破洪安通和苏荃徒有其名并无夫妻之实,其创意乃是写到此处方有 。这是金庸亡羊补牢的做法,因为事先没有铺垫,所以要事后进行“反铺垫” 。
正如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的:「要使乖骗人,不但事先要想得周到,事后一有机会,再得补补漏洞 。」(《鹿鼎记》第十二回)
如此一来,虽不足以完全弥补这一段戏铺垫不足的缺陷,却意外地衍生出别的趣味和妙处了 。相形之下,《智取威虎山》对座山雕性格的设定,纯系为此情节服务,其余别无他用,反而显得拙了 。
接下来韦小宝在将炮轰神龙岛解释成救驾心切、一片忠心的同时,自承胆小怕事,正是以退为进的依样画葫芦 。以金庸的功力,写来自是挥洒自如,虽无十分出彩,却也法度谨严,逻辑上自然,性格上吻合 。毕竟韦小宝可不曾如杨子荣般,入神龙教时显露一手绝世武功立威 。耍性子这种事情,他做不来,也没那个资格 。
最后一步,金庸既学了,又不曾学 。不曾学,是因为不管出于后文需要还是出于情节逻辑,韦小宝不可能让洪安通毙了胖陆二人 。说学了,是因为韦小宝那段「我也不要甚么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只要享他五十年福,也就够得很了……」的小报告,实际上具有双重功能性 。
在一方面仍是对伏笔的补叙,完成《打虎上山》的功能,另一方面,站在韦小宝的人物状态,这段话在告状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激怒陆高轩向自己出手,以终结这场走钢丝般的舌战 。实际上,这和杨子荣处决栾平,在情节功能性上是完全一致的 。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写到这里,金庸应该意识到了,他这里对《智取威虎山》的模仿已经完全失败了 。
就小情节来说,每个桥段都化用得很到位,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读者看着惊险万状,始终捏着一把汗,虽然和看《会师百鸡宴》的舒爽完全不同,但阅读快感上实际上是难分轩轾的 。但在大情节的层面,这段智斗实际上没有完成它的功能 。
韦小宝看似辩赢了胖陆二人,为自己保住了小命,但是他并没有通过这场舌战,扭转洪安通对他的看法,甚至丝毫没能改善他的处境 。真正改善他处境的,不是这场智斗,而是双儿的救援 。
甚至,连“缓兵之计”都说不上成功 。因为通过后面洪安通和俄罗斯总督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洪安通为了关外宝藏,从一开始就没有取韦小宝小命的想法 。说白了,这场韦小宝绞尽脑汁完成的巧辩,对洪安通来说,不过是一场猫玩耗子的把戏而已 。完全拿掉这段戏,对整个大情节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
推测金庸的创作意念,应该是在写完这段戏后,自己也意识到假如洪安通真这么就给韦小宝说服了,逻辑上实在说不过去,直接毁掉了洪安通和神龙教一干角色的基本智商,间接毁掉了韦小宝这个形象 。毕竟大家都知道,用压低配角的智商来衬托主角的聪明,对主角的损害反而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