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的会计情结:王安石曾巩等都善于理财( 二 )


苏轼(公元1037—1101年),中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同中进士,苏轼文采深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苏轼一生虽经历坎坷、屡次遭贬,仍能挥亳泼墨、潇洒自如 。文学造诣很深,诗、词、散文、书画等无一不精,脍炙人口之作甚多,在此不再列举 。苏轼曾著《省费用》一文,其主旨大意与曾巩的《经费议》大致相同 。苏轼认为国有三计,“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 。”凡“计”均应以费用为中心,费有计,则国安 。如能节天下无益之费,使国有储备,则无大患难 。苏轼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节约费用开支对国家的好处和意义 。在苏轼为官的生涯中,他都能以会计的思维和理财的方法为当地的百姓增加财源 。提高生活水平,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
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中国北宋散文家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 。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 。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晚年隐居著述,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 。元佑初年,苏辙与户部尚书李常等人主编了《元佑会计录》三十卷,并为该书作序 。苏辙认为:凡节冗官,精士卒,克众用,便国富有余 。若冗员充积,国用奢侈,积糜耗多,便会导致财匮不给 。《宋文鉴》卷八十七记载:其在《上皇帝书》中以‘去冗’为主题,发表了自己关于节约费用支出的看法 。他认为:害财者三,一日冗吏,二日冗兵,三日冗费 。而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做到节约支出,就必须“以简自处,而以繁寄人 。以简自处,则心不可乱 。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 。以繁寄人,则事有所分 。事有所分,则毫末不遗,而情伪必见 。”也就是说,在会计工作中,手续、程序要简便易行,账簿设置要少而精,冗员冗费减少了,才能节约支出,使机构运行合理有序 。(《宋文鉴》卷五十六)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能诗文及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是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后因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 。病逝于宜州(今广西宜山) 。公元1101年4月,黄庭坚到湖北去访友 。在荆州的路上,正好邂逅自己八年未见的老朋友李辅圣,心里异常激动 。从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分手,此时已经是八年未见 。突然在荆州相见,两人都是非常激动 。黄庭坚赋诗一首相赠,诗中以会计的有关知识和老友叙旧,并和老朋友开了个玩笑 。此诗诗名《赠李辅圣》,记载在《黄山谷年谱》一书中 。诗的全文如下:
交盖相逢水急流,
八年今复会荆州 。
已回青眼追鸿翼,
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
流行坎止一虚舟 。
相看绝叹女博士,
笔研管弦成古丘 。
诗的大意是:时光流逝,转眼已经八年过去了,没有想到今天我们竟然意外地在荆州相会了 。这么长时间了,老朋友有几位红颜知己相伴啊?你过去的和现在新收的红颜知己一共有多少啊?那个吹拉弹唱、色艺双绝的女博士——孔君还好吗?
诗人这里运用了在宋朝官厅会计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法——四柱清册法的知识和老朋友李辅圣叙旧 。诗中涉及的“旧管,新收”本是四注清册法中四注中的二柱,其它二柱为“开除”和“实在” 。四柱清册法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核算法 。四柱清册法在当时来讲,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西方 。四柱清册法写成公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