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功成!李牧如何一举击垮匈奴?( 二 )


在李牧的精心打造下,驻守雁门的赵国军队日渐强大,一只虎狼之师正蓄势待发 。在积极备战的同时,李牧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深入匈奴敌后刺探敌情,匈奴军队的风吹草动几乎都在李牧的掌握之中 。然而,李牧韬光养晦的战略布局却未能赵惠文王的理解 。作为赵国历史上最有野心的君主,赵惠文王的任上杀伐不断,赵国也因此迅速崛起,实力居六国之首,即使对抗强秦也毫不示弱 。在赵惠文王看来,作为镇守边关的大将,李牧的“养兵千日”其实是一种怯战、怕战的心态作祟 。他因此要求李牧寻找战机,向匈奴展示赵国的军事实力 。但是李牧认为与匈奴作战的时机并不成熟,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赵惠王文的要求 。李牧宁可忤逆君主也不肯与匈奴作战的消息传出,匈奴人兴高采烈,以赵军怯战为由,在边防庆祝 。而赵国朝廷的主战派则因此要求解除李牧的军职 。
关于接替李牧的那位将领,史书中没有记录他的名字 。但是这位李牧的继任者显然深谙李牧被撤下的原因,因此,对于匈奴的叫阵,他每战必出 。但是事与愿违,这位求战心切的将军不仅没有将来势汹汹的匈奴拒之于国门之外,反而给广大的北部边境引来匈奴的重兵围攻,原本相对平静的雁门地区,此刻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
另一方面,战场上的胜利使匈奴军队获得了新的勇气,他们厉兵秣马,在赵国边境陈兵数万,大有随时南下入侵赵国的意图 。正所谓“国难思忠臣”,日益加重的边境危机唤起了赵惠文王对李牧的敬重,他主动恢复了李牧的职务,希望他二次出征,但是李牧却称病拒绝了赵王的请求 。
大敌当前,以杀伐不断而著称的赵惠王文主动放下身段,亲自登门请李牧重出江湖 。李牧虽然答应赵惠文王重回边关,却不忘为自己请得尚方宝剑,他对赵惠文王说“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李牧的条件 。在得到充分的自主权后,李牧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雁门关 。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重掌帅印的李牧,还是像从前一样坚壁不出,无论匈奴怎样叫嚣,李牧都视若无睹 。几年下来,赵军虽然没有丢城失地,但是却毫无斩获 。这次,不仅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就连李牧的士兵也认为他是一个胆小的将军,士兵们都跃跃欲试,主动请战 。看到匈奴已经彻底被麻痹,赵军的作战情绪又是如此的高昂,李牧苦心经营的战机终于来到了 。他挑选出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精兵五万,射手十万,投入秘密训练 。
网络配图

在大举训练将士的同时,李牧继续麻痹匈奴,他安排牧民集中放牧,用大批的牛羊撒便满山遍野,营造一派和平的气氛 。满山遍野的牛羊引起了匈奴的警觉,因为赵国的牧民向来都是零散地放牧,很少有这种集体放牧的情况 。于是,匈奴派小股兵力袭扰赵军,以探虚实 。交锋中,赵军遵照李牧的吩咐佯装仓惶失措地撤退,丢下漫山遍野的牛羊任匈奴抢掠 。匈奴的单于(chán yú,即首领)闻听战场“喜讯”,亲率大军入侵赵国边境 。李牧布下奇阵,首先是中军佯败,诱敌深入,然后两翼包抄突击 。匈奴的优势在于骑兵 。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一直仰仗于骑兵,并因此数次大败中原步兵,入主中原 。但是,这一次,匈奴大败 。李牧早就做好了对付骑兵的准备,战车是阻击骑兵的重要装备,在骑兵的冲击力受到遏制之后,十万射手的强攻对于匈奴骑兵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更何况,在匈奴骑兵动弹不得、一片混乱之时,李牧还有五万步兵 。在阵地战中,步兵的作战能力显然远胜于适合运动战的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