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 六 )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 。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 。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做国相 。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 。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
五、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 。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