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史书中极少被提及但对秦国功劳堪比商鞅( 二 )


以上内容就是张仪与司马错的争议 。表面上看 , 张仪与司马错的争议好像只是关于攻打哪里的问题 , 但实际上 , 张仪与司马错的这次争议 , 对秦国后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
从后世的角度看 , 司马错是一个有勇有谋、极富远见的将帅之才 , 他在这件事上的见识明显要高张仪一筹 。张仪的建议更注重名和势(据九鼎 , 按图籍 , 挟天子以令于天下 , 天下莫敢不听 , 此王业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是从张仪这里偷的啊?) , 而司马错的建议更注重实和利(富国、广地) 。无论是名还是势 , 归根到底还要靠实力 , 所以 , 增强实力才是王道 。
历史的发展则表明 , 司马错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 因为平定巴蜀是实实在在增强秦国实力的策略 。秦国后来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攻打中原 , 能够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撑其统一天下的战争 , 很大程度上靠得就是司马错的这次关键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司马错的这次决策对秦国的影响之深远 , 几乎可以和商鞅变法相提并论 。
网络配图
故而 , 清代林云铭在《古文析义》卷五中评价此事时说:"划韩伐蜀二说 , 俱以‘名’、‘利’二字做骨 , 张仪谓王业起见 , 语虽大而实疏 。司马错只拿定富强二字做去 , 而王业不争自成 。何等万全 。切实优劣 , 判如指掌矣 。……战国中求实落经济 , 无出司马错之右者 。”
另外 , 司马错在与张仪争论中所提到的“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 欲王者务博其德”的说法很有见地 , 后世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战略思想恐怕也是脱胎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