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孚只是三国中的一个小谋士却一次次忽悠曹操( 二 )


一行人,时走时停,穿过大营,直达章门,“都督”火烈脾气再次爆发,见过先一行人,时走时停,穿过大营,直达章门,“都督”火烈脾气再次爆发,见过先前场面的围门兵士,毫不质疑“都督”的权威性,逆来顺受,在严厉的呵斥下,纷纷心甘情愿地受绑 。
营门被打开,包围圈有了缺口,一行人飞快奔驰到城下,大声呼喊城上守军,守军见事似曾相识,将绳子垂下,将四人拉上了城头 。
即使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位“都督”,便是乔装打扮的李孚 。
李孚的到来,给予城中将士无限鼓励,一时间,城里人员百姓悲喜交加,欢声雷动,高呼万岁,直到此时,围城兵士才明白过来,放了一个大奸细进城,立马将此事通报给了曹操 。
曹操很有风度地笑着说:“他不但进得了城,还能够出城呢!”
是啊,还得要出城啊!
吃了一次亏的曹军,早就长足了记性,加强了戒备,围城之势更加紧迫 。
这也难不倒李孚,如果先前他所扮演角色是披着狼皮的羊,这回他决定本色演出一次,恢复原来小绵羊的面目 。
夜色深沉,当人们已入睡,计划正在明目张胆地实行中 。
城门前守夜的曹军十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他们的不远处,围困了多月,朝思暮想想要进去“一睹芳容”的邺城在这并不宁静的夜,竟然城门大开,而且还是三门皆开 。
当门开启的声音传来,分外觉得有些刺耳,还夹杂着些许心跳的回音 。
就在曹军愣住的片刻,约有数千人的老弱民众鱼贯而出,他们的手中举着白旗,拿着火把,脚步显得有些蹒跚,神情也是十分的萧索 。
据其中的几个人说,他们都是城中百姓,因城里围困日久,粮食缺乏,天天都有饿死,守将为省口粮而将他们放了出来 。
这是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也是一个十分正当的理由 。
事实上,守城的审配将他们打发出来的目的,为的也是这个 。
因为先前就有人向他建议说,现在邺城城中的粮食挺少的,那些没有用处的老弱病残就把他给出城去,这也可以减省下不少的粮食,供给守军开支 。审配觉得这样的说法,还是蛮有道理的,于是,也就有了曹军所看到的这一幕的发生 。
当然他所不知道的,给他提这个建议的还是有着另外的想法的 。
围城的曹军听说城中有人出来投降了,都往拿着火把照耀得四处光亮的投降人群方向挤,以至于先前紧密的包围圈有了松懈的迹象 。
曹军兵士所没想到的,正如上考场的不轨学生往往都有夹带,这群出城另谋出路的人群里也混杂着本不属于他们意向的人,即使连出城的老弱民众也没有意识到队伍中的异路人,就是前日进入城中给予众多人带来无限希望的李孚和他的三个骑士 。
乘着曹军大肆聚拢围观的这个好机会,李孚一行人出了北门,从西北角突围而去 。
不管是来,还是走,李孚都是有着他的独特作风 。他以他的智慧,在万军围困的城池内外来去自如,验证着一个事实: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
第二天来临,当曹军兵士将做个晚上的事情回汇报给曹操,精明的曹操就明白了李孚已经混在投降人群中溜走了 。
没有任何的恼羞成怒的情绪,曹操倒是深深为李孚的策划而产生相惜之情,他鼓着掌大笑着说:“果然是正如我所说的发展着 。”
李孚带回来“邺城仍然在坚守中”的情报,使得袁尚深受鼓舞,这让他得以看到一丝希望,虽然那只是如泡沫般正逐渐在破灭着的希望 。
在曹操的大军面前,袁尚最终没有救援成功,邺被攻破,袁氏家族经营了许多年的大本营终于落入了曹操手中,这也意味着曾经显赫一时的袁氏集团离末路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