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雄主刘备痛杀义子刘封的背后有何隐情?( 二 )


见刘备“后悔”,诸葛亮假意宽慰:“若欲嗣主久远之计,杀之何足惜也 。做事业者,岂可生儿女之情耶!”只此一句,把无情无义的脏水全部泼到了自己身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见诸葛亮嗔怒,刘备仍想摘得干净一些:“纵使他日杀孤之子,孤不忍今日废忠义之人也 。”看看,杀都杀完了,还忘不了搽脂抹粉,虚伪掩饰 。这是刘备一贯的拿手好戏,效果就是“文武闻之,无不落泪”,效果好极了!
刘封死了,死的有些不可饶恕却也心有不甘 。在其内心深处,刘备不仅是慈父,也是仁德之主,之所以不被孟达劝降,冒着杀头危险回到刘备身边,可能就是觉得自己断不至死——孩子犯了错,责罚一顿而已 。但刘封实在太天真了,他哪里想到,自己早就成了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在政治斗争和权力传承的问题上从来就没有仁德可言,有的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罢了 。
这一点,即便是所谓的明君贤臣也概莫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