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潮:为何多选择去日本进行留学( 二 )


当时,日银两元相当于华银一元,即七钱白银 。也就是说,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最贵也不过每年十七两银子!比起欧美留学的每个月学费二十两,你会选择哪个?更重要的是,日本留学生又不见得不吃香 。按照张之洞1903年制定的学务章程,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归国考试合格,分别授予进士与举人资格 。1905年6月,朝廷举行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由清朝学务处主持(当时因为还没有欧美留学生回国,参考的十四人全是留日的) 。考卷分为国际公法、法律诉讼、商业财政、机械学、化学五类,可见当时培养留学生的主攻方向 。
题目出得不算深,如“商业财政类”考的三道题目是: 一、银行为一国财政之枢纽,其种类功用若何,试详论之 。二、各国财政皆以发行公债为政策,试详列其种类并言其利 。三、国税与地方税异同论 。科学类更简单些,估计考官自己也不太懂,如“化学”三题为:一、化学关于国之富强论;二、石油生成之理说;三、安全火柴之前途及其制造法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还有“殿试”,考的是留学生们的“国学”,这才是让当时留学生头疼的内容:一、楚庄王日训国人申儆军实论;二、汉武帝诏举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论 。——如果考留学生一直这样考下去,很多人会替那些十四五岁就跑去欧洲呆上六七年的小留学生捏把汗 。好在考试不过是走个过场,授职与考试成绩并不挂钩,而且,这个考试不限于公派留学生,自费生也可以参加 。
例如,陆宗舆(1913年至1916年担任驻日公使,五四运动中,他与曹汝霖、章宗祥一起被称为“卖国贼”)当时就是早稻田大学政科自费生 。他考了一等第二名,被给予举人出身 。自1905年起,考试、任用留学生形成惯例,直到1911年,六年内,考了七次 。其中参加考试的欧美留学生共136人,而留日学生达1252人 。
不过,端方似乎没有说错,那些留学欧美的学生,考试成绩确实名列前茅 。可惜的是,留学欧美的学子刚刚返回国内,端方便殒命于四川资州,而且“用人单位”清朝政府也去日无多了 。
在日本留学的名人很多,鲁迅、孙文、等等,这些后来都成为了进步家,最终促进了近代新思潮的发展 。
【清末留学潮:为何多选择去日本进行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