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使用中的问题如何解决( 二 )


【插秧机使用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排除方法:先将各个链箱校正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更换磨损零件 。
9、插深调节失灵原因:升降杆或升降螺母产滑扣;固定销孔磨大;矩形管固定销轴座折断 。
排除方法:更换升降杆、螺母或销轴;焊接固定销轴座 。
10、分离针碰秧门原因:秧门错位;栽植臂安装不当;栽植臂曲柄内孔磨损;分离针上翘;取秧量调整过大;摆杆轴旷动或下孔磨损 。
排除方法:将秧门复位并固定;将栽植臂调至正确位置;更换磨损的曲柄或链轴;校正或更换分离针;更换摆杆或摆杆轴及轴承;调小取秧量 。
11、漏穴超标机动插秧机漏穴率一般不应超过0.5% 。漏穴的主要原因是:苗田播种不均匀;秧苗拱起或秧苗卡秧门;取秧口有夹杂物;秧苗盘超宽造成纵向送秧困难 。
排除方法:重新装秧苗或将秧苗切割为标准宽度;清除秧苗杂物;更换密度不均匀秧苗 。

插秧机使用中的问题如何解决

文章插图
井关6行手扶插秧机如何抓苗多???
你的问题我们也常遇到.说白了就是亩用种量太大的品种秧苗插不下去.
经过我们计算:每亩1.8万穴,横向取秧次数20,纵向最大17(8--17),理论上每亩最多能插26.4盘秧苗,加上15%左右的驱动轮打滑量,也就能插下30盘秧苗了.
如果按照每盘播种量3两(干种),则亩用种量是9斤,我们用过的极限播种量为3两3钱(165克),则亩用种量10斤是手扶式插秧机的用种量极限!
再说井关插秧机的秧爪:原来用的14型已全部换成13.5型了,好象没有其它形式的,你就不要打它的主意了.
横向取秧次数你是没法改变了,最大每亩穴数你也不可能改变,现在只能在纵向取苗量上下功夫了:纵向取苗量是通过改变秧箱与秧爪的相对高度来实现的,你看看能否调高秧爪高度或降低秧箱高度来实现这一目的.
最后奉劝你一句:凡是亩用种量超过10斤的品种你就不要去用机插了,因为不仅你的机器不易办到,而且育秧\运秧\装秧用工量都是很大的.
四行插秧机中间两行插的浅咋办?
这是设备问题
需要调整设备具**置
手动插秧机实用吗?
稻米和小麦依然是全世界的主食,我国也是稻米种植大国,这一部分的功劳要归于我们的袁隆平院士,但是大家可知道吗,大米好吃,但是秧难种 。我国的大米种植在南方,由于受到地势和农业发展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等因素 。
水稻的种植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人工来完成,但是这份工作确确实实是一份累活,不停的弯腰,农民伯伯的腰都要断了,智慧来源于实践 。这不一位南方的一位牛人就发明了一款手摇式插秧机,这款手摇式插秧机不用油不用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用弯腰就能轻易的完成插秧工作 。
只需要将秧苗固定在插秧机上,操作的人在田里边走边用手摇动插秧机上的控制杆,来回在水田里穿梭就能完成连续插秧工作 。其原理就是,在插秧机的核心单元有两个钢片,通过控制杆传动,一个拨片就可以拿到一棵秧苗,通过两个钢片将秧苗插到水田里 。
秧苗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样的简单却很实用的机械据发明者称,制造成本仅仅花费了200元,一个操作人,一小时可以播种600平的面积,比十个人的速度还要快,利用这样的机械插秧,无论是深度还是间隔都比较规范匀称 。
秧苗的成活率据发明者称可以达到98% 。这样的插秧神器就是农民伯伯的福音,发明者完全可以申请专利,获取投资或者授权工厂实现产品化,让这款插秧机在市场上出现,解救那些还在弯腰插秧的稻农们,点子只有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灵光一闪,就像这位牛人,用自己的智慧解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