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展示馆设计方案 农耕( 四 )


41)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
42)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
43)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
44)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
45)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
46)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
47)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
48)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
49)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
50)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
51)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
52)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
53) 处暑下雨烂谷箩 。
54) 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
55)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农耕文化 *** 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 。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
5.农业科普小知识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即兼顾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的 农业经营模式 。
农学是一个综合大学科,专业门类繁多,内容十 分丰富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常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利 用科研设施作景点投资不大 。
例如:著名的杨凌农科城,这里曾 是我国古农业的发祥地,现在成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 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园 。这里有国家级唯一的农业示范区、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世界第二降雨厅一-人工降雨模拟国家 实验室、世界领先技术的克隆羊基地、世界最优羊种波尔羊场、亚洲有名的划艇赛地水上运动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化新途径的工 厂化高效农业设施和特种动物养殖场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一些 学校在此开展课外活动、教授农业课程等,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青 少年农业科技活动教育基地”和绿色教育园区,充分再现了昔日神 农后裔“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的辉煌 。
它在突出农业高新特色,挖掘示范观光资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2000年至2001年7月 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观光农业给当地带来了 8800 万元的新增收人 。
农耕出现在哪几个时代?
从距今10000~8000年间至今 。
距今10000~8000年间,中国早期农业已形成了以栗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和以水稻为代表的南方水田农业两大系统,以及与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南稻北栗格局 。
北方的原始农耕以旱地农业为特色,这与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 。春秋冬三季干旱寒冷,夏季高温多雨 。所以选择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幼苗期能抗旱的栗 。南方的原始农耕以稻作农业为特色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多湿润,所以选择了喜水作物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 。
扩展资料: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 。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配渣颂科学发明 。裴李岗文化有梁胡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 。
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 。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