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鉴定基础知识 明清瓷器鉴定( 三 )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假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 。
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
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烧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 。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
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 。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
扩展资料: 瓷器的保养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 。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 。
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 。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 。
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 。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真伪家里祖传了一件瓷器,不知道怎么鉴定年代 爱问
区分真伪古瓷的方法 A 。
假古瓷器胎体与真品不同,过重或过轻,质地常做得过细 。仿古瓷的制作上常常有当时的风格,而与所仿瓷风格不同 。
仿古瓷的线条一般太生硬,不流畅,没有真品的自然神采 。仿古瓷的釉面光泽一般都太强、“ 火气”大,不细腻 。
另外,仿制品上的绘画不自然,笔迹拘谨,运笔不流畅,笔画粗细不匀 。B 。
仿制品作旧:青花瓷去光,用氢氟酸擦,再用烟灰擦就有旧痕 。但此旧痕用肥皂水即可洗掉 。
作“土锈”:用耕土掺蛋清拍于瓷器上或用古墓土加铅粉在高温下烘烤均可得黄色土锈 。这种土锈虽不易洗掉、刮掉,但锈色不自然,且锈痕太多、太过、太新 。
作“开片”:在刚出炉的仿制品上洒上食盐水使其开裂,再用墨涂形成铁线,用茶水涂则为金线,但这种线用火可烧掉 。C 。
款识:即各窑出产品都留有产出年份、地点等 。不同朝代款识各异,如明代“ 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
款识书写各代有专人负责,风格大体相同,而仿制品的款识常有破绽 。。
民窑青花瓷鉴定常识
1.鉴定清朝民窑青花瓷要看些什么特征
清朝民窑青花瓷的鉴定 。谢谢
(1)胎釉:清初青花镇迟瓷器胎体厚重呈灰白或灰黄色,瓷化程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多数釉面呈鸭蛋青,透明度较差,光泽度不强,个别釉面有缩釉,大部分有酱口,同时许多大件琢器底部不施釉,修胎也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扁薄,圈足稍微向内收,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还出现有泥鳅背现象,较光滑,底边还带有窑红即火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