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分歧秘闻( 三 )


由于帝、后两党的斗争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激烈 , 因此帝后党争难免被人们涂上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政争色彩 。其实 , 自甲午战争以后 , 慈禧太后对当时兴起的变法维新思潮是持审慎重视态度的 。
1895年5月 , 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上达光绪帝之手 。光绪帝阅后 , 大受启示 , 命人誊抄三份 , 一份送慈禧太后 , 一份存于御匣 , 一份存于乾清宫 。慈禧太后“留览十日……乃发下” 。
这说明慈禧太后并非自始即仇视变法维新 。在戊戌维新之前 , 慈禧太后曾告诉光绪帝:“变法乃素志 , 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 , 派弟子出洋留学 , 造船制械 , 凡以图富强者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 , 则是得罪祖宗 , 断不可行 。”
对于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一书 , 慈禧太后“亦称其剀切 , 第戒帝毋操之过蹙而已” 。这说明 , 慈禧太后支持有限度的变法 , 凡可以“图富强者” , 皆予以赞成 , 但有两个条件 。
网络配图
一是不可“更衣冠 , 易正朔” , 即中国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等立国的根本不可轻易改变 , 否则即是“得罪祖宗” , “乃乱法也 , 非变法也” 。二是不可操之过急、操之过激 , 否则有可能引发朝野上下 , 乃至整个社会的惊恐和动荡不安 。
慈禧太后之所以发动戊戌政变 , 主要是对光绪帝骤裁京师闲散衙门 , “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 , 将及万人 。朝野震骇 , 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引起朝野上下的不安与不满 。
特别是光绪帝准备开设制度局总揽变法事宜 , 另立法律、度支、陆军、海军等十二局 , 以“分其事”的变法举措 , 必将严重改变清政府的原有统治体制 , 必将触动慈禧及其他官僚的既得利益 。
这年9月4日 , 光绪帝罢斥了礼部六堂官后 , 慈禧太后及其亲信更真切地感受到变法给其既得利益带来的危害 , “方憎帝操切” 。后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密谋兵围颐和园 , 囚禁慈禧太后的消息泄露后 , 慈禧太后以生命、利害攸关 , 故此才发动了戊戌政变 。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颇为活跃 , 并由其引起礼部六堂官被罢斥轩然大波的维新派王照事后曾说:“戊戌之变 , 外人或误会为慈禧反对变法 。其实 , 慈禧但知权利 , 绝无政见 , 纯为家务之争 。故以余个人之见 , 若奉之主张变法之名 , 使得公然出头 , 则皇上之志可由屈得伸 , 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 。”
网络图片
时任顺天府尹的陈夔龙也说:“光绪戊戌政变 , 言人人殊 , 实则孝钦并无仇视新法之意 , 徒以利害切身 , 一闻警告 , 即刻由淀园还京 。”
客观冷静地分析 , 以上两人的记述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除此之外 , 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给英国外交大臣的信中也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冲突 , 并未涉及政见的不同 。”那种认为“太后敌视变法”的说法 , “是无根据的 , 或过甚其词的” 。
【揭秘: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分歧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