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康熙在遗诏里高调提到这个问题,他用很高分贝的声音说:“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祖” 。自古以来,得天下的途径最合法的,莫过于我们大清帝国 。谁说你不正了?干吗强调自己很“正”呢?声音越大,心里越虚 。
康熙又解释了他们祖先的动机,说他们根本就不想夺取明朝的江山,皇太极前辈口口声声说:“明与我国,素非和好 。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 。”这话在当时有没有说过?是个谜案 。说自己不想做,为什么又做了呢?是因为形势强过人,“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明朝内乱了,崩盘了,老百姓没了主,哭着闹着要我们去接手,“臣民相率来迎”,面对盛情,实在没办法推脱了,也没必要客气了,咱们应广大明朝老百姓的要求,带兵入关接盘,“入承大统” 。可见康熙的清朝合法论的基石就是:不是我们主动来的,是你们广大臣民欢迎我们来的,反正是你们自个找的 。康熙此次遗诏打的是民意牌 。
其实真相已经不是很重要,而是定论怎样才很重要 。康熙的使命不是澄清历史事实,而是再做一次定论,将主权和治理权的合法性再强调一遍 。即将卸任或者将去世的领导,对历史问题的表态是很关键的,它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合法性,表明这个政权对历史问题立场的一贯性,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就是对当下的态度,也就是对以后的态度 。
康熙就是对自己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再做一次阐述,可能了无新意,但是很重要很必要很紧要,这些问题不怕老生常谈 。
再强调完合法性之后,文件里忽然莫名其妙来了一句:“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耆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表面上是要借鉴梁武帝治理江山不谨慎,结果被兵变推翻下台的教训,然而,可能暗示康熙的心里隐藏着一股焦虑,担心自己的治下以后会出问题 。
担心亲人的安全
梁武帝萧衍一生犯了很多的错,但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活得太长了,老人家活到86岁,本来是件好事,却赶上兵变,什么倒霉事都赶上了,最后被囚禁台城,饭都吃不上一口,胃火上升,口中苦,呵呵地几声,就命绝了 。如果设想,他老人家要是活个85岁就走人了,岂不是福寿双全?何必赶上这一趟?早个几年就是哀荣备至,晚几年死得如同一只动物 。
康熙离开人世时还不到70岁,他隐隐感觉到很多问题很棘手,可能越酿越麻烦,再活长一点,就让自己给赶上了,所以,这个时候翘辫子,倒是挺合适的 。
网络配图
所以他感叹道:“见今俱各安全”,看到亲人们个个都安然无恙,他就放心走了 。他又说,等他走后,没什么大要求,就是大家要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也不交代什么长远发展规划,仅仅要求一个平安,他心底的焦虑跃然纸上 。
这个忧虑,可能还是源于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这种焦虑是挥之不去的 。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圣祖一个人能解决的 。他的儿子四阿哥雍正也忧虑着,还写了《大义觉迷录》絮絮叨叨强调自己的合法 。
结语:对历史的唠叨,除了茶余饭后,有时候意义不大,康熙来了也好,去了也罢,他已经只是一个遗迹,一颗历史星空中已经白矮化的恒星 。这颗曾经的恒星,对于我们这些小职员来说,他的光芒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应该在于他勤奋的品质,因为,毕竟当老板也好,做职员也好,在华尔街当经理也好,在门头沟筛沙子也好,勤奋是每个人所不能少的 。
下面摘抄康熙关于勤奋的几句话: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 。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 。
- 十二金仙的排名是怎样的十二金仙最厉害的是谁
- 孔融的故事有哪些为什么说孔融不孝
- 张良刺杀秦始皇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 汉景帝的首位皇后薄皇后汉景帝为何要废后
- 卫宣公的老婆是齐姜吗?卫宣公为何会侵占儿媳
- 揭秘:宋徽宗执政时期为何是船难频发的高危期?
-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真相:孙悟空究竟替谁背了五百年黑锅
- 三国名将孙权怎么带兵的:用兵要狠爱兵要深
- 清朝最痴情的词人纳兰容若的爱情悲剧故事
- 解秘:中国上古时代的第一神兽竟然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