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GDP世界第一却挨打的原因:科技太弱( 二 )


1919年 , 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 , 列强要求 , 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 全部转让给日本 。根本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合理要求 。20世纪20年代 , 有的中国知识分子写文章夸耀中国“地大物博” , 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写道 , 倘是狮子 , 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 , 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 , 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
二战中 , 为打败日本法西斯 , 中国牺牲巨大 。二战后 , 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 在形式上被承认为大国 , 但此时苏联仍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只有在朝鲜战争之后 , 中国才真正被国际社会看作大国 。学术界也是如此 , 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 , 中国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都不被看作大国(Great powers , 也有人翻译成“强国”) , 直到1950年以后才重新被视为大国 。
4、既看经济总量 , 也要看经济结构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里 , 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什么与中国的GDP排名相去甚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 如果仅仅从经济的角度看 , 则与中国当时的GDP结构与其他大国迥异有关 。
近代 , 大国地位是靠战争来确立的 。而和战争关系最密切的经济部门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大国的兴衰》一书认为:经济总量本身并无太大意义 , “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可以使500万工人的产量相形失色 , 但由于他们生产的大部分都被消费了 , 所以远不可能形成剩余财富或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力量 。英国在1850年是强大的 , 它强就强在拥有现代的、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 。
网络配图

根据《大国的兴衰》一书的计算 , 1860年 , 英国的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 , 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 , 其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50% , 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 。
1820年 , 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 , 却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 。1870年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 , 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 , 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 。
1884~1885年 , 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 , 此时中国的GDP是法国的2倍多 。1890年 , 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 , 但中国军队却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 。
清朝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 , 而且其GDP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 , 就是清朝统治者把本可投资于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活标本 。这些财富不仅没有成为清朝抵抗侵略的战争资源 , 反而让清朝统治者更容易对外投降 。1895年 , 慈禧太后没能把对日战争坚持到底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日寇打进北京城 , 让她心爱的颐和园重蹈圆明园毁于一炬的覆辙 。
【清末GDP世界第一却挨打的原因:科技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