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世界最强航母朱元璋为何不敢动日本( 二 )


日本不甘示弱,也回了一封极其强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 。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 。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 。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 。地发杀机,龙蛇走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 。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朱元璋看了这封表文大怒,史载“帝得表愠甚”,但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忍住了这一口恶气 。虽然如虎将李文忠者也曾建议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没有率领大明朝的舟师东渡 。
不过这一件事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企图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为在内部积极设防,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 。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 。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 。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
朱元璋为何不敢出兵日本?
明朝时期水上武器可谓是历史之最,不仅出现了最早的“航母”,还发明了许多其他的武器 。按常理来说有这样强大的后盾,朱元璋为何能容忍日本的屡次羞辱呢?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难道背后有什么不能说的隐情 。
网络配图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 。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 。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 。
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封回信 。这封信不卑不亢,绵里藏针,表面上给了“天朝”面子,实际却暗藏“奉陪到底”的强硬 。小小日本,为何敢杀大明使臣?这首先与两场历史巨变有关 。其一,南宋灭亡;其二,日本抗元 。
南宋灭亡前,中国是日本的榜样 。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进行哀悼 。可见,日本的“中华情结”何其深厚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两伐日本,结果船队均被台风摧毁 。通过抗元,日本大大提高了战胜中国的信心,对中国也不再崇拜 。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里,已经失去了正统地位 。中国自南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 。
朱元璋鄙视日本由来已久,在他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小丑 。但日本却认为自己比明王朝更有资格继承中华大统 。
大明与日本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然而,面对朱元璋的步步紧逼,日本当政者还是寸步不让 。他们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有什么更撑得住的理由呢?追寻历史的深处,我们发现:日本当政者的“战略”眼光原因,甚至占据日本对抗中国底气的更大比重 。
网络配图
怀良亲王认为,中国作为一支大陆力量,对外张力极其有限,从未有征服海上岛国的记录,何谈海战胜利经验?所以,这个执掌日本大半江山的王者,虽承认本国实力还没有强到能战胜中国的程度,但料定大明皇帝不敢做蒙古远征军都做不到的事,朱元璋的战争威胁不过是说大话而已,所以自己也来个以牙还牙,放出“大话”—放马过来,俺不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