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五经”( 二 )


在儒家经典中,《尚书》语言是最难懂的 。韩愈都说它“佶屈聱牙” 。《尚书》语言难懂,除了年代久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一些篇章用的是当时的口语 。如傅斯年所说:“《周诰》最难懂,又不必是因为它是格外的古,恰恰反面,《周诰》中或者含有甚高的白话成分 。”
《尚書》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是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孟子即“言必曰诗书”,因此《尚书》也给后人留下许多成语,至今活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如下的成语都出自《尚书》:同心同德、有條不紊、有備無患、離心離德、功虧一簣、多才多藝、名山大川、克勤克儉、暴殄天物、明若觀火、玉石俱焚、發號施令、巧言令色、垂拱而治 。《尚书》还留下许多名言,如“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譬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把风、雅、颂与;赋、比、兴合到一起,称《诗经》“六义” 。
《诗经》中的诗歌,本来就是执政者出于政治目的来采集的 。《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活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广泛地应用于政治与外交之中 。而后来,《诗经》也被士大夫用来作为约束君王,批评君王不当行为的精神武器 。直到唐代白居易作《新乐府》组诗,还模仿汉代《诗经》编排方式,为自己的组诗写有“大序”,每一篇诗歌又有一两句话的“小序” 。由此可见白居易约束君王的苦心 。诗经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之语 。这也对君王构成一种心理上的约束,并给意见的诗人以勇气 。
《诗经》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又讲,人格的形成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由此中国教育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 。

儒家的“五经”

文章插图
《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主要是讲周代的官制 。《周官》根据人法天的原则按天地春夏秋冬设置了六大官属,每个官属下辖六十官职,共计三百六十官,符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大数 。《周礼》描绘的,是理想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蓝图,涉及到了从国家大政到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大到建国定都,小到餐饮器具,无所不包 。《周礼》的核心思想是注重制度建设,注重礼法,记载了古代历史上存在过的制度,也提出了理想的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和变法革新起过借鉴作用 。北朝西魏宇文泰执政,即以《周礼》为蓝图组织政府机构,并实现授田制 。唐玄宗也仿《周礼》制《开元六典》 。北宋王安石变法也取法《周礼》,并作《周官新义》 。他们都把《周礼》作为政治经济改革的依据 。《周官》设置了六大官属,这种做法一直被沿用下来,直到明清两代,中枢机构的设置还基本承袭《周礼》的六官设立六部 。
《仪礼》本名《礼》,是“礼”的本经,成书最早 。《仪礼》总共十七篇,是为贵族制定的行为规范,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在春秋时期的贵族社会中具有现实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贵族社会解体了,这些具体的礼节,有许多已经失去了意义 。到唐代,士人对这些礼节已不很熟悉 。韩愈《读仪礼》:“余尝苦《仪礼》难读,又其行于今者盖寡,沿袭不同,复之无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之 。”即是说,到唐代《仪礼》没有现实意义,只有史料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