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悬疑:并非只有关羽对东吴大意( 二 )


网络配图
陆逊来到后,就给关羽写信,祝贺他擒获了于禁,然后告诫关羽防止曹操增兵 。还说自己是一介书生,来当这个前线主将深感力不从心 。但是能够和关羽为邻则非常高兴 。并且说,自己的这些建议即便是不符合关羽的谋略,也是可以看出他的向往之情,并希望得到关羽的关注 。关羽看了陆逊的信,觉得有“谦恭、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前程的意思,于是就放了心,不再怀疑东吴会有异动”,于是逐渐撤出防守军队赶到樊城 。
这充分说明,关羽在发起襄樊战役时,对东吴是有所警惕的 。只是在东吴换帅后,新来的这个主将陆逊又是那么的谦恭,这才让关羽放松了警惕,认为东吴没有意思背后攻击他,所以才把防守的重兵调走 。也就是说,关羽败在大意,并不是不把东吴放在眼里 。
还有一点就是关羽不和孙权联姻的问题 。实际上这件事比较复杂,可能真的有关羽看不起孙权的意思,也有另一种情况,关羽认为孙权这是不怀好意 。毕竟,这时天下的鼎足之势已经大致形成,孙权不通过刘备而提出和关羽联姻,会不会让关羽感到有其他意图?
说起来,不仅仅是关羽这方面“大意失荆州”,丢失荆州也有刘备、诸葛亮的责任,是他们也大意了 。
襄樊战役打响,魏、吴两国上下都在围绕这一战役认真应对 。
魏国方面,当关羽势头正猛的时候,曹操打算迁都以便暂避风头 。司马懿等人却认为可以借助东吴的力量牵制关羽,事后证明这一建议至关重要,否则,即便是魏国不用迁都,这仗也会变成长久的消耗战 。曹操进攻汉中时,曾经留下徐晃的军队驻扎宛城以便策应曹仁,于禁失利,徐晃马上向前推进,很快和曹仁形成了樊城内外呼应之势 。孙权请求攻击关羽,但要求魏国方面保密,董昭建议接受孙权的请求,答应保密,但要把消息泄露,曹操马上同意实施 。曹操打算亲征樊城,桓阶谏阻,曹操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只增兵不亲征 。关羽樊城撤军,议郎赵俨建议曹仁不要追击,以便留下关羽牵制东吴军队 。果然,曹操的命令很快到了,正是不要曹仁追击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魏方面全国上下都在密切注视着樊城,国家机器都在围绕着樊城战役运转 。
网络配图
东吴方面,关羽进攻樊城时故意临阵换主将,新换来的主将又故意示弱,这让关羽放松了警惕 。孙权准备进攻,本来是要夺取荆州沿江各郡,但却给曹操写信,说是“为朝廷出力”,实际上就是要暂时和曹魏结盟,以便避免两方面受敌 。军队行动后,孙权让吕蒙进攻江陵,得手后让陆逊进攻宜都,切断荆州和益州的联系,真正体现的是一盘大棋 。
反观刘备的蜀汉国,关羽进攻樊城,这么大一件事情,成都方面竟然没有一点儿声响 。好像关羽在荆州打仗是他自己的事情,并不干刘备、诸葛亮什么事似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在于,刘备在汉中打败了曹军,他在忙着干一件事情——称王!都是在这年的秋天,“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刘备在沔阳设立坛场,陈兵列众,给自己加“王冠”呐!可能在刘备看来,曹操在汉中新败,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的军事行动,即便是关羽攻击樊城不克,撤兵后曹操也不会继续打下去 。更为关键的是,刘备和诸葛亮太过相信孙、刘联盟,他们认为东吴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他刘备的蜀汉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是不会趁火打劫偷袭关羽的 。他们的大意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假如关羽打下樊城,巩固了襄阳,完全据有了荆州的江北地区,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曹魏,对东吴的威胁要比曹魏更大 。因为对于东吴来说,蜀汉政权在荆州的存在,始终都会是东吴政权的灾难 。所以,对于孙权来说,当曹操要来联合他时,他是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