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石老花双光眼镜,哪种老花眼镜比较好( 三 )


三、古代观测日食及天象时遮阳护目的需要 。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时,人们就用“璇玑玉衡”观察各种天体及其演变 。“璇玑”是一种有色透镜,装在“玉衡”这个长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观星时,有色透镜用以遮挡妨碍观测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 。
四、眼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眼病的记载 。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于隋大业元年主持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已经对近视(目不能远视)、散光(目茫茫)、复视(目视一物为两)、斜视(目偏视)、弱视(目暗不明)等属于眼屈光方面的疾病进行了论述 。
五、冶金技术及手工业的发展 。考古出土证明,我国在大约4000年前,进入青铜时代;3000多年前可炼金;2500年前能冶炼钢材,这些能为磨制眼镜提供越来越先进的工具 。同时,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与丝织业,为眼镜的框架工艺与包装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六、文字的产生,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矫正屈光眼镜,主要是用来观看细小物体和文字等 。我国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产生于商代,当时的甲骨文雕刻相当微小,看起来很吃力,这就有了对放大透镜的需求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佛教文化的传入,士人录写大量的经传师说,蝇头小字难以辨认,也很自然地需要一种助目工具 。
七、光学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墨子》中已经提出了光为直线照射,并有反射特性的理论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述了几何光学、凹镜、凸镜成像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光学理论的基础 。
赵孟江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眼镜实际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水晶石透镜片,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断成熟完善 。但是,天然水晶石本身价格昂贵,所以中国古代眼镜只能是富人的奢侈品,直到晚清时期中国开始生产光学玻璃,眼镜才逐渐在我国普及发展起来 。来源:(新华网)
新登发现百岁毛源昌眼镜
杭州日报讯(通讯员徐时松徐磊陈恒见习采访人员宓路平)日前,一副有一百余年历史的“毛源昌眼镜”在富阳市新登镇被意外发现 。毛源昌眼镜店的专家初步鉴定后表示,这大概是毛源昌最早的产品,但眼镜的具体年份还需进一步考证 。
事情还要从4月上旬说起,家住新登镇的叶先生在家中打扫卫生时,偶然翻出祖母曾经用过的一副老花眼镜 。把玩之余,他意外地发现这件“相貌”普通的久远之物,镜框上竟依稀可见“毛源昌制”四个小字 。莫非是件上代遗留的宝物?叶先生便跑到了杭州的毛源昌眼镜店为老花镜“验明正身” 。虽已有所“怀疑”,但结果仍然让叶先生大感惊奇,眼镜店的专家告诉他,这眼镜已过“百岁高龄”,可谓价钱不菲,在一百多年前,一般的大户人家也都是戴不起这副眼镜的 。
端详许久,这是一副150度的老花眼镜,镜片是用水晶磨制而成,很薄 。镜框为铜制,上面有一可活动的横梁,其中有一细孔,此外镜框两边也各有两孔 。眼镜专家说,估计是起到穿线后套在耳朵上固定的作用 。老花镜的两个镜片通过绕成一个半圆的活动镜架联接在一起,还可以折叠,显得古朴而又精巧 。虽然整副眼镜磨损程度已相当高,但仍可看出一丝当年的雍容华贵 。
叶先生说,他小时候经常看见祖母做针线活时戴这副眼镜,只是听说是祖母祖上传下来的 。不想,这副眼镜有这么长的历史,如果不是专家鉴定,他还不识其“庐山真面目” 。目前,叶先生已经找来合适盒子,把老花镜小心收藏 。当地一位对文物颇有研究的收藏爱好者告诉他,这种纯水晶手工打磨的眼镜片非常罕有,对保护眼睛也更有好处,应为当年“度身定做”之物,非常珍贵 。叶先生表示,因为自己在古董文物方面是个门外汉,也不懂如何护镜、养镜,如行内人士有意,他将出让此“宝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