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种类及简介( 七 )


27、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 。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 。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
28、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
29、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 。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 。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 。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 。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 。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
31、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 。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 。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
32、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 。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 。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 。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
33、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 。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 。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 。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
36、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 。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 。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
37、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 。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
38、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 。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 。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