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的故事是怎样的( 二 )


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外会猎,惠王问齐王齐国有无宝物,齐王回答没有 。惠王马上就说:“我的国家虽小,但是尚还有能照亮十二辆车子车前车后、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回答道:”我的宝贝与大王你的不同 。我有大臣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人就不敢来犯,泗河旁十二个诸侯皆来朝见;我有大臣盼子,让他守卫高唐,那赵国人就不敢在黄河以东打渔;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在北门祈祷,赵西门祈祷,并且有千余户归顺了齐国;我有大臣钟首,负责国内治安,则路不拾遗 。这四位贤臣的光芒照射的是千里,岂是十二辆车子能比的!惠王露出惭愧的神态 。
春秋魏国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
魏惠王,东周魏国第三代君主,名魏罃 。魏惠王在成功争夺帝王之后,迅速整顿内政,强兵富国,攻破秦国都城栎阳,重创秦军 。在此战役之后,魏惠王魏罃决定迁都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因为迁都大梁,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故魏惠王也就被称为梁惠王 。
对于梁惠王迁都迁都的原因,史籍上有不同记载,对其迁都原因都存有争议 。世人总结,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躲避强秦的骚扰,二是大梁乃中原腹地,占领大梁等同于占领有利的的地理位置,更加利于争霸中原 。
第一种说法根据在于《史记》记载,公元前339年,秦、赵、齐联合进攻魏国,大败魏军并占领魏国都城安邑,魏惠王被迫迁都 。第二种说法在于魏国重创秦军,全国上下士气高涨,大梁处于中原腹地,地大物博,可以让魏国拥有更加肥沃的土地,更为便利的交通,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魏国原来的都城安邑,回旋余地狭窄,极易受到封锁和攻击 。魏惠王想要壮大实力,称霸诸侯,就要把疆域向中原拓展,大梁必定是必争之地,这些从他后来迁都大梁后,广筑宫殿、大兴水利,亲自设计并构建水网,沟通黄河和淮河水系,修建第一条人工防御运河--鸿沟中不难看出 。
梁惠王所建造的大梁城,护城河四面沟通,城墙高约五丈,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固若金汤的都城,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在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魏国匹敌的唯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
战国时期魏惠王的儿子有几个
魏襄王,即梁襄王,东周时期魏国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 。公元前318年,与韩、赵、楚、燕四国合纵攻打秦国,五国联军各怀鬼胎,都想在战役中保存自家实力,坐收渔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愿做先遣军,秦国出奇制胜,切断楚国粮草,楚军因其粮草匮乏撤退,其他四国也随之撤军,这场战役以不克而返告终 。
此番战役后,魏襄王在宰相张仪的建议下,与秦国和解,退出南北合纵 。襄王七年,与秦武王嬴荡在临晋会晤;襄王十一年,与秦国联合攻击韩国;襄王十六年遭秦国攻占蒲坂、阳晋、封临;襄王十七年,秦国归还蒲坂;襄王十八年,与秦、韩、齐三国会合大败楚军;襄王二十三年,与齐、韩、赵、宋四国联军攻击秦国,秦国与魏和解,魏襄王薨,太子魏遫继位,即魏昭王 。
【春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的故事是怎样的】处于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各诸侯国都在进行联合与进攻,妄图在乱世之中残存一席之地 。魏、秦关系复杂多变,既是盟国也是敌国 。襄王善用合纵连横之术,意欲在被秦国蚕食的过程中尽力保全,然而大势所趋,大都无功而返 。孟子见襄王,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但同时又对他说“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大概希望襄王不要穷兵黩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