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如何创新,如何理解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三 )


在宝洁“联系+发展”(Connect + Develop,以下简称C+D)的中文网站上,类似的求助信息已有上百条 。“现在,宝洁50%以上的创新都来自于外部力量”,宝洁大中华区“联系与发展”部门经理金浩芳博士说,宝洁将这种方式称为“开放式创新”,而C+D网站就是其中的一个实现路径,这一网站的中文版已于2009年3月26日正式开通 。
事实上,对于宝洁来说,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研发”走向借助外部力量的“联发”,正是刚刚卸任的宝洁CEO雷富礼试图打破企业围墙的一大尝试,而宝洁也希望能借助互联网凝聚社会的智慧,通过“开放式创新”来打破大公司的创新困境 。
从“研发”转向“联发”
1997年,金浩芳加入宝洁 。之后的两年,她在亲身体验宝洁研发实力的同时,也隐隐感觉到:公司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内部有大量的研发成果还没有转化为上市产品,许多专利尚有待充分利用,研发潜力也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
就在这一期间,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曼克里斯坦森的著作《创新者的困境》出版 。克里斯坦森认为,越是成熟的大企业,越容易被新进入市场的小企业逼上绝路,并最终陷入困境 。这一观点令金浩芳产生了些许担忧,许多宝洁员工也与金浩芳有着同样感受,但是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直到2000年,雷富礼被任命为宝洁公司新的CEO,而此时的宝洁正深陷困境 。雷富礼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地整顿宝洁的研发部门 。摆在雷富礼面前的是一道难题:要么重整研发部门,让宝洁拥有旺盛的创造力;要么削减研发成本 。
在公司的其他高管看来,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但雷富礼却认为,可以做到二者兼而有之 。于是,他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将宝洁的心脏——研发(Research&Develop)改名为联发(Connect Develop),即打开公司围墙,联合外部松散的非宝洁员工组成群体智慧,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创新,然后再通过技术信息平台,让各项创新提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的配置 。
在雷富礼眼中,宝洁公司不只是拥有9000多名研发人员,他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大约180万名研发人员也看做自己的员工,如此一来,宝洁就拥有了180.9万名研发人员 。“企业外部也许恰好有人知道如何解决你的企业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或者能够比你更好地把握现在你面临的机遇 。你必须找到他们,找到一种和他们合作的机会 。”雷富礼说 。当时,他制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引入50%以上的外部创新,但是在2006年时,就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并且,“由于从外部引入了更多的高端产品和技术思想,宝洁公司的研发成功率提高了85% 。”金浩芳说 。
搭建创新资产集市
在“C+D”理念下,宝洁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自己的需求告知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研发人员?起初,宝洁找到一家类似于创意集市的网站,在上面发布寻找解决办法的信息,之后就可以得到回应 。虽然这已经令宝洁获得了许多外部的创新方案,但宝洁同时也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只是宝洁单项的、订单式的沟通,外部潜在的合作伙伴如果想跟拥有庞大组织结构的宝洁沟通,通路并不顺畅 。例如,外部的研发人员如果拥有一项美白面膜的专利配方,既想让这款面膜投入市场,但又苦于没有资金,并且不愿花太多精力在经营品牌或生意上,那他应该怎么办呢?他又如何跟宝洁沟通呢?
为此,宝洁在2007年自己建立了“C+D”英文网站,这实际上相当于宝洁的创新资产集市 。在这里,你可以浏览宝洁的需求及创新成果 。若手上的创新成果刚好符合宝洁的需求,便可以根据提示提交方案,并在8周内获得回复 。在未收到回复前,你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询方案审核情况 。这种模式推出后,得到了积极响应,网站在上线后一年半,就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3700多个创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