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高长恭( 二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高长恭】被毒身亡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妻子回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之后就饮酒而死 。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 。追赠太尉,谥号武王 。
网络配图

威名美誉
兰陵王一生参加了数次战役 。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邙山大战”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 。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 。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 。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胄,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 。《北齐书》书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 。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 。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 。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 。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 。”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 。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 。《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 。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历史评价
究其兰陵王的一生,谈不上波澜壮阔,也算不得精彩传奇 。史书上仅以四百多字的传记,略述他的生平 。千百年后,当我们想竭力了解他时,却发现他的历史面貌如此模糊,只能在与同时代的人物对照中,隐性发掘他的事迹 。
如今,在河北磁县城南5公里的刘庄村东,还可以看到他的墓碑,上有“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篆书字样 。有趣的是,在民间的记忆中,兰陵王的形象却是出奇的鲜活 。其中传说最多的就是这位英俊的王子因为太过俊美,所以每次冲锋陷阵时,都会带上一副铮狞的铁面具 。这个传说固然生动,可在正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 。如果他真和北宋时被称作“狄天使”的狄青将军一样,“临敌被发、带铜面具”,有如此出采的将军风姿,严谨而细心的史官是不会不做记录的 。譬如《北齐书》里就曾记载,在兰陵王的祖父高欢时代,敌方的将军蔡佑穿了一套新式的“明光铁铠”(其式样可参看高洋墓里的持盾陶俑)而被称作“铁猛兽”的动人细节 。
那么这个煞有介事的传说源头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唐朝时这个传说就已经定型 。崔令钦在《教坊记》里记述“代面”(又称大面)戏起源北齐时,就捎带记载:“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着之 。”而在段安节《乐府杂录》里,进一步演绎“以其颜貌无畏,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 。”只可惜把兰陵王误记为“神武弟(应是神武孙)” 。由此观之,搞艺术的并不在乎历史的真伪 。反倒是善意的想象和不太离谱的传奇,反而能为艺术增添动人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