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下城”陪葬了近200活人… 先秦历史之最( 二 )


最关键的,通过这些文物的发掘和文字的解读,学者们终于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子孙,而非少数民族 。
盗洞
由于盗墓情况严重,考古人员在清理棺椁的时候,开棺以后并没有发现遗骨,途有一个股骨,这让探求墓主人真实身份的难度大大增加,几近于零 。
又是一个“意外惊喜”,考古人员们发现刚找到的刻有铭文的石磬上有着关键信息 。
铭文上有话——“共桓是嗣”,意思就是“秦共公和秦桓公的继承人”,即秦景公,墓主人的身份终于得知 。
在一众大小物件中,墓里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等级最高的“黄肠题凑”葬具实物,这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帝王级不朽墓具 。
“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心的柏木 。“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 。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堆叠而成的厚木墙 。
“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但按照周礼,当时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 。由此考古人员也得出秦国当时国力足够强大,秦景公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 。
黄肠题凑模型
除了够大、够久,这个墓最惊人的其实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排场” 。
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头骨,他的嘴大张,死前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什么 。晚些时候,距离头骨不远,人们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 。
考古队员连夜工作,随后共清理出人骨遗骸20具 。这20具神秘尸骸都无棺无椁,位置杂乱无章 。显然,他们都是殉人 。
后续的发掘结果更令考古人员骇然 。在接下来的土层中,众人陆续发现了166具棺木,棺木们打开后,里面的殉人全部蜷缩下肢 。
这使考古专家想起史书上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刚死之时,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 。
一个墓中有近200个活人陪葬,直播中尽管没有出现实地景象,但观众仍从模拟图中也感到了一丝恐怖 。
这166具尸骸,按其生前地位分别以匣殉和箱殉安葬,据考古人员推测,箱殉的72座尸骨生前可能是墓主妻妾和近臣,而剩下的94具骸骨则很可能是专为秦王制作各式工具的工匠 。令人意外的是,经过考证研究,这166位殉人都为自愿殉葬,并没有受到强迫 。
至于最早发掘出的那20具尸骨,他们都是在墓葬完工后,被用以祭祀而残忍杀害的奴隶和俘虏 。从发掘地尸骨遍地看来,当时的屠戮现场非常血腥 。
在奴隶制社会的观念下,国家的一切用物,包括人,都是属于奴隶主的 。因此当时的人认为主人去世后,他的所属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古代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即人离世后在阴间和在阳间是一样的生活环境,因此生活用品、亲人、工匠、奴隶等都要陪同 。
如此大规模的人殉场面,也足以反映当时秦国经济实力的强盛,以及统治者的残暴、奴隶劳役之凄苦 。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后,残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渐被陶俑所替代 。这种殉葬的方式,在规模浩大的秦兵马俑中可见一斑 。
可以说,“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和发掘,揭开了秦国高级别贵族墓葬的神秘面纱,对秦国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文化面貌、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秦国早期历史逐步变得清晰起来 。
今年3月刚刚获批启动发掘工作的“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来头也不小,位于大墓东墓道南侧,平面呈凸字型,东西长86.3米,南北宽20米,深14.6米,是秦公陵园中迄今发现较大的一座车马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