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致敬护佑生命的你( 三 )


医者面对的是生命,经手的是健康。只有拥有仁心,医者才能去深切体会患者的痛苦,从而感同身受,去宽慰、安抚患者。一代名医张孝骞曾言:“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辈子能看多少病人?这个问题我难以回答。但我能肯定的是,看过成千上万的病人后,医者仁心自会流露。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崔兴毅采访整理)
患者的理解、信任是医生心中的点点萤光
有温度的医者,心有阳光自然灿烂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郅敏
如今,我的思绪还是经常回到那个场景……2020年年初准备出征武汉抗击疫情,在家里,爱人亲手帮我剪掉留了25年的长发,身旁是大儿子默默流淌的倔强泪水和小儿子稚嫩的哭喊声。
刚到武汉时,有一天上凌晨班,一个重症患者因为缺氧十分狂躁,他像溺水了一样拼命呼救挣扎,抓掉了氧气面罩,我赶紧跑过去将面罩盖回他的面部,并安抚他。其实近距离接触这样的患者还是挺危险的,因为我们的防护用具很容易被他们扯掉,但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赶紧救人。交班的时候,这个患者血氧平稳,状态也比较安静,当时还心想,总算救回来了,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患者的肌酐一下子增高,炎症风暴爆发,全力抢救下,患者还是离开了人世。那一瞬间,我感到非常无助。
压力并不能压倒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我们发挥消化内科的专长,为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补充,把自己带去的营养粉冲调给患者喝,我们发现这样的“营养补给”是有效的。病房里的重症患者一个个逐渐好转了,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这给予了我们持续的动力。
这些年,随着接诊患者的增加,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将临床医疗做得更好。我始终记得我的老师,前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IBD)学组组长胡品津教授对我的教诲:“每个IBD患者都有一段辛酸史,背负着无法治愈的宿命,在痛苦中挣扎彷徨。”
我记得有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就诊时已高热腹痛,急诊B超发现腹腔内的肠内瘘和腹腔脓肿,脓和肠子粘在一起,分辨不出,只能急诊手术行小肠永久造口术。我生气地质问家长:“为什么不早点带孩子去医院?”“每次孩子腹痛我们都送医院了,但是当地医生说是急性肠炎就给孩子打消炎针,过段时间痛了送到医院又做同样的治疗,直到这次到这才发现疾病真凶是克罗恩病。”家长委屈地回应。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并用药来保证生活质量的。这也让我认识到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至关重要。
行医之路,道阻且长。患者的理解、信任是医生心中的点点萤光,照亮我们前行道路,坚定我们前行的信心。作为医者,我们的知识、技术、能力将是患者坚定的依靠,在病魔来袭时,为他们驱赶病痛,守护健康。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崔兴毅采访整理)
你的疾病我们担忧,你的病痛我们感同身受
无论怎样,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际医疗部主治医师 刘婵
读了八年书,行了八年医,始终铭记开学第一天,在操场上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真正披上白衣战袍,才发现并不是每一次治疗都可以药到病除,有时候不得不直面治疗上的无能为力,临终患者生命的消逝和家属的悲痛欲绝。
5月中旬,病房收治了一位65岁男性患者,3年前确诊肺癌,做了手术及术后放化疗,1年前肿瘤复发。此次因黄疸在肝病科住院,发现肿瘤多发转移并上消化道梗阻,肝胆管留置引流管缓解黄疸,患者禁食状态,上腹胀痛难忍,肝病科劝家属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