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亲娘舅是谁?汉文帝是怎样逼死亲娘舅的( 二 )


历史记录薄昭的事情不多 , 评论却不少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录了魏文帝曹丕和唐朝宰相李德裕对此事的评价 , 自己也发了一通感慨 。前两人认为汉文帝不该杀自己的舅舅薄昭 , 司马光认为薄昭虽然该杀 , 但责任主要在汉文帝 , 他应该给薄昭派一个好的师傅进行教导 , 不应该让他做统兵将军 。那么 , 薄昭究竟该不该杀?汉文帝为什么又一定要杀?用活出丧的办法杀死舅舅又隐藏了什么目的呢?
薄昭可以不杀
汉文帝杀舅舅的原因是薄昭杀死了朝廷使者 , 薄昭为什么杀死朝廷使者史籍缺少记录 , 从这点可以看出 , 薄昭杀使者应该是临时起意 , 不是长期作恶的肆无忌惮行为 , 也不是预谋着某项重大行动 。当然 , 朝廷使者代表的是皇帝 ,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 , 这个主人是惹不起的 , 杀使者可以看成是谋反 , 皇帝要借机会杀人也有正当理由 。问题在于要看这个人是谁?虽说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但这句话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一句口号 , 在汉文帝那个时代 , 人们的意识当中更多地还是“刑不上大夫”!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失手打死了吴王的太子 , 文帝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过失杀人之罪 , 连他的太子地位也没有触动 , 难道一个庶民杀了人也会这样处理吗?淮南王刘长擅自制定王国法令 , 驱逐朝廷官员 , 私授官爵 , 文帝让薄昭写信责备他 , 刘长不但不听劝告 , 并且还真的造反了 。对于这种大逆不道之罪 , 文帝并没有杀他 , 只不过是废除了刘长的王号而已 。在薄昭之后 , 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因为大臣反对立他为太子 , 他竟然杀了十几个朝廷重臣 , 这样大的罪过 , 汉景帝也放过了他 。薄昭的罪 , 显然都不会比这些人重 。薄昭是文帝的舅舅 , 薄太后的亲弟弟 , 这时候薄太后尚在 , 文帝是可以不杀这个舅舅的 。所以司马光引用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话说:“汉文帝杀舅舅 , 有损于义 , 因为那不是安慰母亲的做法 。”魏文帝曹丕称赞过汉文帝 , 但不赞成他杀薄昭 , 认为他没有防患于未然 。如果要安慰母亲 , 从开始就要慎重对待这件事情 。
那么 , 汉文帝又为什么一定要杀薄昭呢?
汉文帝杀薄昭有点儿矫枉过正
现在人的看法是:汉文帝要防止外戚专权干政 。这话有可信之处 。刘邦死后 , 他的儿子刘盈当了皇帝 , 为汉惠帝 。由于刘盈比较柔弱 , 吕后实际上掌握了权力 。刘盈死后 , 吕后临朝称制 , 成了实际上的皇帝 。她改变了刘邦与大臣们“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盟约 , 封诸吕为王 。这时候的天下 , 皇帝由吕太后废立 , 吕姓王的势头盖过了刘姓王 , 刘氏天下几乎成了吕氏的天下 。汉文帝身在其中 , 他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 。反过来 , 如果不是吕氏几乎要亡了刘氏天下 , 这个皇帝也轮不到他的头上 。将这种情况向下推演 , 如果薄氏成为吕氏 , 或者亡了刘氏天下 , 或者另外出现一个刘姓皇帝 , 那样都不是他刘恒的子孙了 。为防患于未然 , 借此机会除掉薄昭 , 不让吕氏的故事重演 , 有可能就是文帝当时的心理 。然而 , 看起来这是未雨绸缪 , 实则是矫枉过正 。首先 , 薄太后不是吕太后 , 吕太后首先干涉的是儿子的政事 , 文帝应该知道母亲干涉了他多少政事 。从文帝当皇帝到薄昭被杀 , 薄太后一共干涉了三件政事 。文帝元年(前179) , 主管大臣请求皇帝立皇后 。薄太后说:“皇帝的儿子都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 就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吧!”原来的代王后为薄氏 , 是薄昭的女儿 , 薄太后没有让自己的侄女当皇后 , 证明她没有扩大薄氏的势力 。前元三年(前177) , 太子和梁王进皇宫的大门(司马门)不下车 , 有大臣以“大不敬”之罪弹劾他们 , 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情 , 马上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诏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 。这俩人是薄太后的孙子 , 虽说是太后出面有干涉朝政的嫌隙 , 但更多的是护犊子 , 起码不是培植薄氏势力 。四年(前177) , 有人告发绛侯周勃谋反 , 周勃被下狱等候处理 。周勃通过大儿媳妇——也就是公主 , 求到了薄昭面前 , 薄昭就在薄太后面前为周勃求情 。在文帝朝见时 , 薄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 , 说:“原来诛杀诸吕的时候 , 周勃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 , 手里握着重兵 , 他不在那个时候造反 , 反而回到一个小小的县里要谋反么?”文帝只好向母亲谢罪并立即释放了周勃 。周勃是将军 , 虽然已经不任职了 , 但在军队里应该有相当影响 , 薄昭也是将军 , 他如果有异志 , 应该借机会扳到周勃 , 消除他在军队中的影响 。薄昭没有这样做 , 绝不仅仅是看到了周勃送的那点儿钱 , 至少说明他是一个没有心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