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心理学:人们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是反思之后的问心无愧


反思|心理学:人们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是反思之后的问心无愧
文章插图

个体内心的愧疚感,来自于潜意识良知的呼唤。
良知是这样一种理性的选择:它允许某些本能所推动的行动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行动会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你要求他人去做的事情,势必自己也愿意这样去做;你所不愿做的事情,势必也不会强加于他人这样去做。良知的本质是对善恶的基本理解,可以说人的良知是无师自通的,不需要学习的。当你意识到某些行为会伤害到自己时,那么你也清楚这些行为同样也会伤害到他人,这就是良知的产生。有些人常常陷入自责、愧疚之中,本质上是潜意识良知的呼唤。

反思|心理学:人们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是反思之后的问心无愧
文章插图

对善恶的基本理解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遵从良知行事,但是每个人几乎都明白什么是良知。良知可能是唯一无师自通的学问了,因为它来自于人们对善恶的基本理解。当某一行为你自己可以接受,并且也愿意以此方式对待他人时,这就是发现了良知。同理可知,如果你不喜欢某一行为,并且也不会以此行为对待他人,也是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遵从内心的良知行事,并且成为一种公序良俗时,哪怕大部分人都不懂法律,也很少人会违法。

反思|心理学:人们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是反思之后的问心无愧
文章插图

对自我可能性的探索
人们对自我可能性的探索,将人们引向不同的人生之路。良知的本质就是尽可能让别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谁的附庸品。别人想要成为老师,那么你不要劝他不要当老师,更不要想方设法阻止他。每个人都只会在自己的可能范围之内,发挥自我的最大价值。如果你硬是拉着一个一心想当老师的人改行,去做其他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将失去本身的最大价值。这就是所谓的:“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良知就是成为自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以理性的方式选择最能发挥自我价值的道路。
对行为反思后的问心无愧
良知本能地促使个体反思自己的行为,当个体问心无愧时,就是认为自己在遵循良知行事。心思细腻的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大大咧咧的人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尽管每个人对良知的理解不同,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做一些伤害他人,令自己感到愧疚的事情。哪怕觉得自己亏欠了别人,也会想方设法补偿别人,这就是对良知的基本理解。良知,诞生于最朴实无华的道理之中。它的标准不一样,但是当你底气十足地告诉人们,你的行为问心无愧时,你就算是有良知了。

反思|心理学:人们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是反思之后的问心无愧
文章插图

人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全知全能,而是随着一步步的成长,心智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知逐渐变得客观、理性。这意味着,在人们并不完全成熟的时候,一定会做一些错事,让自己感到愧疚。人们产生愧疚感之后,会对良知有新的认识,会产生新的理解。并且会影响个体未来的行为方式,这意味着良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当的愧疚感,不仅能够改善对良知的理解,还能够激励我们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待人处事。

反思|心理学:人们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是反思之后的问心无愧
文章插图

愧疚感来自于对之前所作所为的后悔心理,在当时情境中个体的行为违背了良知,可是当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直到今天个体在反思之后,觉得自己当时做的不对,内心感到愧疚。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到后来意识到自己错误,这个过程就是潜意识对良知的呼唤。有些事情总是在恍然大悟之后,觉得自己错了,这就是良知在发挥功能。从前意识不到的事情,今天突然惊醒,是良知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