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为何流行为他翻案?( 三 )


在挫败了赵军的进攻后,白起立即指挥秦军分兵两路展开了战役合围行动 。用五十万秦军包围了四十万赵军 。
然后呢?
然后比较麻烦,秦军虽然完成了战役合围,但兵力上并没有占到绝对优势 。还是那句话几乎没有胜算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等待 。当然,也不是干等,白起顺带手派遣了25000人断绝了赵军的后路,同时派遣5000名骑兵隔绝了赵国去原驻地壁垒之间的联系,赵军的粮道也因此被阻断,至此赵国长平军团与外界的联系被彻底隔绝了 。(小样儿,我看你的粮食能吃几天,我相信这是白起当时心里最想说的话 。)白起派遣轻兵(现在的敢死队)出击挫败了赵军兵锋,迫使赵军放弃进攻 。筑垒坚持,以等待救援、
然后,接着等待……………….
白起明白,在赵军粮食没有耗光之前不能再贸然发动进攻了,一来秦军要保持战斗力,二来也避免由秦军过分攻击压迫刺激赵军做困兽之斗,到时情况肯定会对秦军不利 。
当然在赵军粮食耗光之后也就是赵军的覆没之时——他的手段就是用饥饿活活饿死这支赵国的主力军团,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赵国40万大军为什么会被坑杀了,因为他们已经根本饿的爬不起来了,更别说拿起武器作战了,除了投降他们还能做什么 。)
也许有朋友可能会问难道赵括就不知道突围吗?
答案是知道,不过,已经不可能了,同时最佳的突围时机已经过去了 。
不可能是因为他将行军约束更改了,同时将全部高级军官都更换了,他根本不可能有效指挥部队,他也不懂如果指挥一支庞大到40万人的主力部队进行作战行动 。
突围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我曾经计算过,以秦军疲惫的实际情况白起展开战役合围,阻断救援和粮道共需要8天(实际上需要不了那么多),人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会有意识的节约粮食,赵军的断粮过程也需要8天,也就是说赵军足有30天的时间重新部署,实施突围,以秦军有限的兵力和战斗力根本不可能挡住一群想回家的决死勇士 。
而这充足的30天都被赵括这个蠢货给浪费掉了,他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被包围了(太晚了),身边还活着能拿的起武器战斗的只有少量精兵了 。
第六,赵括的突围行动也充分说他已经蠢到无可救药了,他居然向秦军防守坚固的壁垒方向开始突击 。还分成四队,还反复冲四五次 。
通常情况下,展开突围行动都会针对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集中主力持续性发起攻击全力突围 。这样突围成功的可能性才是最大 。赵括的这种突围行动只能说明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突围战,而且我一直怀疑出这个主意的是赵军的一个下级军官,他从军前做过小生意,以为突围战和做生意差不多,要节约使用兵力,仗打到这样的水平我真是服到家了 。
至此,赵军的命运也已经被彻底决定了——他注定会覆没在白起手上了,准确的说是覆没在他们的主将赵括手上了 。
这就是长平之战第二阶段赵括和白起对决的全部真相 。纵观整个战役,赵括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战死沙场了,(不然,赵国军法也饶不了他) 。不是赵括“死磕”了白起46天,面是赵括根本不具备领导指挥大兵团决战的能力,致使赵军被秦军包了饺子长达45天都混然不知觉,赵军被活活饿的甚至出现了要杀食自己的战友的地步 。最后倒致赵军40万人全军覆没 。
回到现代,现在有一种观点是认为他是被冤枉的,要为赵括平反,如果说冤,我认为赵国长平军团的40万将士比他还冤,摊上这么一个主将他们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如果他们的主将还是廉颇的话,他们只要守在原驻地的壁垒里再等上一年半载,秦军后勤不济主动撤退,他们就可以回家了 。而现实是他们被全部坑杀,永远也回不了家 。司马迁记载——赵人大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