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后虽出身低贱,入宫后却也好学,逐渐通晓史书,加上生性警敏,关心朝廷与宫闱有关要事 。真宗也常退朝后在其宫中批阅封奏,便询问一些政事,她都能妥善应答,其政治才干颇受真宗倚重 。天禧四年(1020)春,真宗一度病重,朝政就多由皇后决断 。真宗驾崩,仁宗即位才十三岁,刘氏为太后而垂帘听政 。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为“二人圣”,指皇帝与太后二人当政 。由于仁宗年少,实由刘太后一人当政,长达十一个年头,成为宋代第一位临朝的母后 。
刘太后听政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从大臣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有力地遏制了大中祥符以来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 。既借用过奸相丁谓,也很快免去其权位,贬为崖州(今海南)司户参军,实为流放 。接着,在全面把握朝政期间,时也从谏如流,颇有建树 。如创设谏院,完善科举,兴办州学,澄清吏治,重视水利,连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一交子,也是在她的批准下得以发行 。当然也存在贬逐寇准、李迪等较为正直大臣,及稍有倚用宦官、放纵外戚等的过失 。不过大体而言,史官对其治绩一般持基本肯定的评说:“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
再说仁宗母亲李宸妃,她开始只是刘德妃宫中的侍儿,即一位平常的宫女 。由于生得还较端正庄重,且肤色明丽,言语不多,真宗一时高兴,让她侍寝而怀上了孕 。生下仁宗后,封崇阳县君,又生一女(后早夭),方进为才人,不久迁婉仪 。刘德妃为皇后,因无子,便把襁褓中的仁宗夺为己子,并让杨淑妃抚育,而李婉仪从此就失去了亲自抚育儿子的资格 。仁宗从小就叫刘皇后为大娘娘,叫杨淑妃为小娘娘,“母子”感情融洽,而不知自己还有生母在宫中 。李氏因为地位低下,不能论理,默然杂处在先朝宫嫔之中 。直到仁宗少年即位,由于还是刘太后掌权,李氏也不敢有一点母以子贵的表现 。人们都畏惧刘太后,也没有人敢对仁宗说出事情真相 。而刘太后却让李氏去为真宗守陵,用隔绝其亲生母子的手段,来确保自己权力地位的稳固 。同时,太后也派人访得李婉仪失散多年的兄弟李用和,给这个原本衣食无靠的小工匠当上三班奉职,做得也不算太绝情 。
明道元年(1032),李氏病重,方得进位宸妃,不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可悲的是,宸妃贵为一国君主之母,并与仁宗同住一宫廷中,却生前不能与儿子相认相聚 。刘太后打算用一般宫人的礼仪在宫外治丧,宰相吕夷简上奏建议丧礼应从厚 。太后怕在座的仁宗听出破绽,急忙引皇帝走开,然后单独回到帘下,责问吕夷简:“一宫人死,你提出厚葬,是要想离间我们母子关系吗?”吕夷简从容回答:“太后若不想到刘氏族人,就算臣没说;若为刘氏后人着想的话,则丧事宜从厚 。”一句话提醒了刘太后:日后万一仁宗得知自己的身世,痛感生母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就会迁怒于刘氏后人 。于是就问该如何厚葬?吕夷简请下诏以一品之礼安葬于洪福院 。同时,吕夷简还密令经办人员,要以皇太后的服饰装敛,且要用高档的水银宝棺 。
明道二年,刘太后病卒 。宋仁宗号泣忧伤,悲痛过度,茶饭不思 。章惠太后(即杨淑妃)劝道:“她非帝母,帝自有生母 。”燕王诸人也告知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在一番询问后,仁宗方知自己的身世,号恸顿止,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生母为皇太后,谥号章懿 。又亲临母亲所殡之洪福院祭告,同时派兵包围了刘氏府第 。然后亲自哭着开棺验视,见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银的养护下肤色如生,没有毒杀的痕迹,才感叹传言之妄,下诏将母亲棺椁陪葬真宗永定陵 。于是撤去刘府围兵,又到刘太后灵前焚香泣告,对刘氏仍然恩礼有加 。为了弥补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之情,仁宗对李氏家族的恩宠益厚,一再提升母亲弟弟李用和的官职,拜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还将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
- 一块饼引发的血案:权臣梁冀为何毒杀汉质帝刘缵
- 禅让故事的以讹传讹:三皇五帝类似于董事会制度
- 分析陆小凤的灵犀一指能不能接住李寻欢的飞刀?
- 连大臣都看不下去的高欢易妻究竟是怎么回事?
- 北宋妙版之谜:到底最早的纸币是否出现在宋朝
- 一代名将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怎么样
- 卫青:从奴隶到将军再到当朝驸马的传奇人生
- 明朝与蒙古萨尔浒之战的具体经过简介
- 以少胜多的合肥之战:张辽人生中的巅峰一战
- 解析城濮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