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又怎样( 二 )


这里有个小插曲 , 桓温驻军灞上时 , 王猛(后来成为前秦宰相)听到这个消息 , 身穿麻布短衣 , 径投桓温大营求见 。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 , 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 , 一面捉掐虱子 , 一面纵谈天下大事 , 滔滔不绝 , 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 , 心中暗暗称奇 , 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 , 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 , 为百姓除害 , 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 , 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 , 长安城近在咫尺 , 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 , 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 , 所以不来 。”桓温确实有私心 , :自己恢复关中 , 只能得个虚名 , 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 , 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 , 为他人做嫁衣裳 , 不如留敌自重 。一语触及了桓温的心病 , 过了好半天 , 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临行前 , 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 , 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 , 请王猛一起南下 。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 , 自己很难有所作为 , 于是拒绝了 。
两年后 , 桓温第二次北伐 , 当时羌族首领姚襄入据许昌 , 随后又进攻洛阳 。桓温出师征讨姚襄 。当途径金城时 , 桓温看到当年他任琅琊太守时栽种的柳树已经长大 , 无限感慨说:“木犹如此 , 人何以堪!”并攀抚着柳枝 , 潸然泪下 。桓温真是个军事天才 , 几战下来 , 大败姚襄 , 并收复了洛阳及其周围大片地区 。桓温进驻洛阳 , 经过草草修缮 , 便上表皇帝 , 他劝晋穆帝还都洛阳 , 可朝廷一方面偏安久居 , 贪图安逸 , 另一方面担心桓温“挟天子以令诸侯” , 就没有同意 。桓温上书十几次 , 晋穆帝始终没有答应 。最后 , 桓温只得挥师还晋 , 光复之地及洛阳重又落入北方胡族之手 。
桓温两次北伐都功亏一篑 , 他心有不甘 , 便在公元369年第三次北伐 , 率五万晋军讨伐前燕政权 , 一路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 , 因前燕慕容垂切断晋军军粮 , 桓温不得不撤退 , 中途被慕容垂八千铁骑打败 , 晋军损失三万余人 。桓温再次含恨而回 , 深感耻辱 。
桓温之败 , 固然有其军事指挥方面的失误以及军需供给不足的问题 , 但东晋朝廷执政的士族大家不予支持 , 对北伐成败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 , 不能不是失败的重要因素 。
事不过三 , 桓温彻底放弃了北伐的梦想 , 让后人再来完成这个使命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后来的南宋也一样 , 北伐成了一代人的梦想 。
桓温是个历史争议人物 。后人指责桓温的北伐主要是搞政绩、提高自己的声威 , 并无真心实意北伐 。对于这种说法 , 我不这么看 , 北伐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是不争的事实 ,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 激发了一代人的光荣梦想 , 为什么非得人家是大公无私的才是理想的状态?为什么非得给利己利人利国家的行为披上一件有色的外衣?岳飞北伐 , 难道就没有个人的成分?实现抱负不也是私欲吗?难道因为桓温后来的行为才去否定他先前的做法?如果这样 , 那绝对是不客观也不公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