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的背后:刘备借机除掉结拜兄弟( 四 )


由此可知,关羽对刘备有诸多不满 。对此,刘备当然不可能无所察觉,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之后将难于控制,即刘备健在之时也感到没有把握 。怎么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必将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 。
如前所述,刘备任糜芳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傅士仁为将军屯驻公安,除了这两座城池是军事要地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我怀疑是有的 。糜芳字子芳,东海人,刘备之妻糜夫人之兄 。傅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为将军,亦为刘备所器重 。刘备极有可能是用糜芳、傅士仁二人来做关羽的监军 。特別是糜竺、糜芳兄弟,与刘备的关系非同一般 。刘备任徐州牧时,即得到糜竺、糜芳的支持 。当刘备为吕布所败处于困窘之际,糜竺资以“金银货币以助军资”,刘备“赖此复振” 。糜竺又“进妹于先主为夫人,……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待刘备取得益州,即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 。可见,糜竺与刘备的关系极为密切,糜芳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刘备以糜芳为南郡太守绝非偶然,很可能是以自己的这位妻兄来监视关羽 。关羽当然知道刘备的“用意”,故对依恃裙带、同乡关系而得志的糜、傅二人从不假以词色,不仅轻视、鄙视他们,甚至表示“还当治之” 。
关羽水淹七军后,“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 。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面对如此的形势,刘备自然是兴奋的,然兴奋之余,不知其是否还有一丝隐忧,即平日已十分跋扈的关羽很可能会更加居功自傲,届时将有尾大之虑 。此时刘备年已近耳顺,其子刘禅懦弱,故在养子刘封丢失东三郡之后,“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刘备欣然同意,遂“赐封死,使自裁” 。
既然刘备能不顾父子之情,毫不犹豫地处死刘封,刘备又怎么会考虑其同关羽所谓的“兄弟”关系呢?何况关羽要比刘封“刚猛”得多,易世之后,刘阿斗根本“制御”不了他 。陈寿在《先主传》中评曰:“先主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高祖乃刘邦也,为巩固西汉王朝,刘邦生前就翦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 。刘备既有“高祖之风”,就有可能会效仿祖宗“故事”,在关羽丢失荆州,全军覆没之后,干脆“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古代的君臣关系太理想化,以为真的有什么桃园结义,誓同生死 。
由于《蜀书》记载过于简略,笔者找不到确切的史料证明以上揣测,但仍可从《蜀书》的有关记载中寻觅出蛛丝马迹 。例如,厐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法正死时,“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张飞被剌身亡,刘备惊曰:“噫,飞死矣 。”照理来说,关羽为国捐躯,且身首分离,死得极其壮烈,刘备应该更为悲戚,但查遍《三国志》及裴注,却找不到刘备流涕的记载,是陈寿漏记了吗?不可能,如此大事,有良史之称的陈寿又岂能不录 。另外,关羽死后,刘备并未予以其谥号,至后主刘禅时,才“追谥羽曰壮缪侯” 。但刘备是否对所有的臣僚都不给谥号呢?亦非如此,法正死后,刘备即“赐曰翼侯” 。刘备为何要厚法正而薄关羽呢?由于史料阙失,其中奥秘恐怕永远也无法解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