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如何将诸葛亮绑上战车为其卖命一辈子?( 二 )


【刘备是如何将诸葛亮绑上战车为其卖命一辈子?】因而 , 如果我们像许倬云那样以现代企业来形象化三国的话 , 那么诸葛亮显然进了一家业绩相当差劲 , 且后续乏力的公司;相反 , 像曹操和孙权这样的强势公司 , 因为其董事长没有对诸葛亮来一番虚伪的礼贤下士 , 诸葛亮竟轻易地将它们放过了 。他决心为刘氏集团打工 , 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只绩优股 , 有着如何光明远大的未来 , 而是因为它的董事长对他有知遇之恩 , 对他求贤若渴 。
因此 , 诸葛亮感动了 。他改变了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人生规划 , 遂许驱驰 , 从此被绑上了刘氏集团的战车 。因此 , 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动了 , 从此认定士为知己者死 , 哪怕这个知己乃是谬托 , 乃是作秀 , 乃是披着羊皮的狼 。因此 , 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在缅怀诸葛亮这位士之楷模时感叹生不逢时 , 没有运气遇到刘备那么礼贤下士的主子 。因此 , 没有找到好主子的奴才们总是自怨自艾 , 在诗词歌赋里发着怀才不遇的酸味牢骚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载以来最优秀的文章之一 , 曾长期使那些处于逆境的孤臣和愤懑之士诵读不已 , 为之怒发冲冠 。一千七百年后 , 它甚至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 , 它是要教我们成为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忠烈之人吗?几年前 ,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 , 即是针对《出师表》而发出来的 。它的全文如下:恍然 , 错觉那是一个远行的父亲对留在家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
然而 , 篇首的“臣亮言”三字 , 又无情地表明了这只是一个出征的臣子向君父所上的奏章而已 。从指出“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惫”的危机到“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的规劝 , 诸葛之心可谓人神共鉴 。其一生擒孟获、定南方、出祁山、伐中原 , 的确做到了他所许下的“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誓言 。然而 , 恐怕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 , 自己一生苦心扶持的蜀汉王国 , 在他死后仅二十来年 , 就败在了自己曾寄予了无限希望的君主刘禅手上 。刘禅的平庸无能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人所共知的 , 连先主刘备临终向诸葛托孤 , 也不得不说:“君才十倍曹丕 , 必能安邦定国 , 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 , 则辅之;如其不才 , 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
刘备的意思似乎是说 , 如他的儿子刘禅不能胜任的话 , 诸葛亮可自己做蜀国之君 。不少人读书至此 , 大多称赞刘备的宽宏与气度 。实则大谬也!这一招正是刘备把诸葛亮推向死心塌地为他的傻儿子做儿子(臣子)卖命的一条毒计 。以刘备一生之虚伪狡诈 , 安能不知诸葛亮知识分子气质中的那种恪守臣道、投桃报李的愚忠思想?岂能不知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刘备这一招欲擒故纵的手法便使得诸葛亮绝不敢动废主自立的“贼心” 。是时 , “孔明听毕 , 汗流满面 , 手足无措 , 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 , 尽忠贞之节 , 继之以死乎!’言讫 , 叩头流血 。”(见《三国志》)从此 , 以诸葛亮之智、之聪、之能 , 竟不得不听从于刘禅之蠢、之愚、之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