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 一 新密历史之最( 六 )


口大底小坑3座 。lVH10,位于lVT97西部,开口于第5层下,打破第7层和生上,坑南部被ⅠⅤH5打破 。大口,弧壁,平底 。坑口径3.5米,深0.6米 。填土质较松,深灰色 。出土有陶罐、碗、盆、缸、斝、双腹盆、瓮、器盖等器残片 。
2.?圆形坑5座 可分为简形坑、口大底小坑 。
筒形坑3座 。VH146,位于VT338北部,开ロ于第8D层下,直接打破廊庑基址F4的墙基槽 。坑周壁较直,底近平 。坑口径1.26米﹣2.46米,深0.82米 。坑内填土稍硬,黄灰色,夹杂有较多的红烧土块 。内含有少量陶罐、鼎、瓮、盆、坐、碗、钵等残片 。(图六,3)
口大底小坑2座 。ⅠVH5,位于 ⅠV T81与T97之间,开ロ于第5B层下,打破生土 。大口,弧壁,平底 。坑口长3.34米~6.1米,宽2.1米,深1.3米 。填黑灰土,土质松软 。内含陶器有罐2件、斝1件、双腹盆2件、碗1件、壶1件、杯1件、纺轮1件,以及罐、鼎、瓮、颇、豆、器盖等器残片,还有石镞、石凿各1件 。(图七,2)IVH156,位于ⅠVT20北隔梁下偏东部,开口第5B层下,打破廊庑基址F4,其北、西部有一少部分又被IVH123、IVH157打破 。大口,斜壁,平底 。坑口径1.53米~1.94米,深0.65米 。坑内填土分两层,第1层土呈褐黄色,土质较硬,厚0.01米~0.38米,第2层土呈深灰色,土质松软,以及大量的罐、瓮、缸、甗、豆、器盖、碗、钵、盘、盆等器残片 。(图六,2)
3.不规则形坑4座 可分为口大底小坑、筒形坑 。
口大底小坑3座 。ⅠVH14,位于IVT97西南部,开口第7层下,打破生土层 。ロ大壁弧,平底 。坑口直径2.4米,深0.44米 。东部突出壁外一小半圆形坑,口径0.96米,底径0.8米 。坑壁经火烧,底有凹坑,亦经火烧,疑为灶坑 。填土分两层,上层土质疏松,黄黑色,下层土质松软,深灰色 。内含陶器有罐1件、双腹盆2件、器盖2件、圆饼1件,还有一些罐、瓮、豆、钵、罐、斝、甗等器残片 。(图六,4)lVH99,位于lVT103西北部,开口在第5层下,打破廊庑基址F4,被 IV H81、lVH87打破 。周壁弧,底周边高,中间低 。坑口长3.95米,宽2.04米~2.3米,深0.86米 。坑内填土分两层,第1层,黑褐色,土质疏松,厚0.15米~0.7米,第2层,深灰土,质疏松,厚0.2米~0.28米 。内含陶器有斝 I 件、器盖1件,以及罐、瓮、盆、斝、缸、器盖、钵、碗等器残片 。(图七,1)
另有筒形坑1座 。
(五)墓葬
可分为土坑竖穴墓和瓮棺葬两种 。
土土坑竖穴墓1座 ⅠVM3,位于IVT97北部,开口第 S 层下,打破生土 。墓长1.36米,宽0.3米~0.64米,深0.16米 。墓壁不规整,因上层的破坏,残留较少,底较平 。骨架已不完整,仰身直肢,仅残留有头骨、锁骨、颈骨、上肢骨、脊椎骨等,下肢骨残留小腿骨和部分脚肢骨 。头南脚北,方向185度 。填灰色土 。无随葬品 。(图八)
瓮棺葬2座 ⅢW1,位于 ⅢT 1中部,开口于第10D3层下(南城墙基础层下),打破 ⅢW2和生土 。瓮棺由1件陶罐和1件陶缸相扣而成,被置于椭圆形坑内,坑口长0.74米,宽0.58米,深0.36米 。该坑内填土黑灰色,质地紧密 。瓮棺内有小孩骨架一具,已朽 。无任何随葬品 。ⅢW2,位于ⅢT1中部,开ロ于第10D3层下(南城墙基础层下),打破生土,西部被 ⅢW1打破 。瓮棺由两件陶缸扣合而成,被置于椭圆形坑内,坑口长0.9米,宽0.6米,深0.5米 。该坑内填土黑灰色,质地紧密 。瓮棺内有小孩骨架一具,已朽 。无任何随葬品 。
三、出土器物
有石、玉、骨、蚌、陶器等 。(一)石器
主要有斧、铲、镰、镞、杵、凿、纺轮、环、砺石等 。
斧1件 标本 IVT81⑥:49,青石质,打磨兼制,上部已残失,仅留刃部,双面刃,并留有使用造成的砸击痕,残长5厘米,宽5.1厘米,厚4.5厘米 。